第155章 汽车变摩托-《走出香江》


    第(3/3)页

    蔡致良指着刘炳振,笑道:“在伦敦待了几年,大涨的不仅是酒量,还有吹牛的本事。”

    薛成举着酒杯,道:“阿振,不回来是对的,现在整个港城都是乱糟糟的,估计短时间内消停不了。”

    刘炳振一口干了杯中酒,道:“我一回来就看到了,四方电器厂的生意怎么样?”

    “唉……别提了,都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薛成叹着气。

    “叹什么气啊,熬过这一阵子就好了。”蔡致良道:“不要这么悲观,听说你还准备裁员、减产,有没有搞错,这可是夏天。”

    要是冬天适当减产还可以理解,这可是夏天,本就是空调销售的旺季。

    “你以为我愿意啊……”薛成嚼着烤鱼,道:“这不是没办法吗,仓库里都堆满了。”

    “仓库堵满了,那就打折卖掉,亏本也没有关系,就是一个熬字,大环境如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蔡致良道:“今年亏掉的,明年可以再赚回来。”

    “明年?”薛成也是惊讶,哆嗦之下差点没夹住肉片。

    “阿良,哪儿有你说的那么轻松,眼看着左右两派骂战都开始了,”刘炳振道:“明报近几日的评论都没有你说的这么自信。”

    唱衰改革开放的一直都有,只是自从确定97年回归之后,嗓门降了许多,但是从去年底开始,随着价格闯关失败,引发通货膨胀之后,调门又升高了一个八度,或许改变不了什么,却搞得有些人心惶惶罢了。

    明报一向被认为公信力最好的报纸,而金庸先生是支持香港回归的,而明报对如今的局势的看法并不乐观。

    “能有什么大战,当初右派的急先锋,工商日报,一旦确定了97年回归,立即选择了停刊,说明大势早就不可逆转了。”

    蔡致良道:“这是经济问题,不能看明报的时局评论,而应该看明秀报社的经济评论。”

    刘炳振道:“按照经济理论,通货膨胀的时候,应该稳定汇率,如同港币一般,盯住美元汇率,以稳定货币购买力,降低通货膨胀。但是大陆政府反其道而行,人民币不断贬值,反而提高银行利率,极大的减少了货币流通量,这对一国经济的打击是很致命的。”

    这方面,刘炳振是专业的。而这套理论也是如今各国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比如墨西哥,新任总统萨利纳斯上台后,政府将汇率作为反通货膨胀的工具(即把比索钉住美元)成功降低了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而币值高估的影响还没有显现。

    “但是大陆的物价已经大体稳定下来了,这是事实。”蔡致良笑道:“可能现在的经济理论,只适应千万级,乃至亿级人口规模的国家,不适应十亿级人口的经济发展。”

    “行了,别说你们的经济理论了。”邓英杰是大股东,关注的是什么时候不再亏本,道:“我只是想知道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蔡致良道:“还是我过年的时候建议的,绕过中间商,自己开店铺,要么就是让利给中间商。”

    “买空调也是要空调票的,哪儿有那么容易,现在渠道大都还控制在国营百货手里,深城一地竞争这么激烈,又能有多少销量。”邓英杰也很是焦虑,道:“我也让利了,但是现在这些中间商赊欠太严重,根本就没法好好合作下去。”

    现如今,所有的家用电器都还是凭票购买。当然,私营商铺,百货肯定就没有这么麻烦了,但是很少,而且渠道很不稳定,信誉也难以保证,却又大多是来赊欠的。

    蔡致良也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主意,或许他能想到的,薛成和邓英杰都已经考虑过了。还是那句话,经济形势如此,再好的主意也没有办法实施,总有各种拦路虎在那里等着。

    “来来,举杯,今天是为阿振接风,就不要说这些丧气的话,就是阿良说的,熬嘛,熬过去就是了。”薛成一反颓势,或许是看开了,或许是苦中作乐而已。

    烧烤加啤酒,仿佛还是大学时期的场景,一直持续到半夜,四人才各自离去。期间,刘炳振曾提出将自己持有的一点股份送给他们三个,毕竟往后在伦敦做事,可能回来的时间也有限了,即使父母还留在香港,不过还是被邓英杰拒绝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