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督学(3)-《青白之恪》


    第(2/3)页

    当学徒去了。

    采石场富裕了上层官人,同样也养活着下层百姓,有的石头只需变成石块即可运输给客户;有的需要在上面雕刻花纹;还有的要打磨雕刻制成工艺品;因此出现了一批石雕师傅,有师傅自然就有徒弟,师带徒,技能学手艺,还管吃管住有工钱拿,老百姓有如此待遇已经是感恩戴德了。

    村镇私塾里的学生更少。

    这让李青白想起了自己在太白学堂的时候,去劝说当地有名的木匠师傅去学堂当夫子,然而事与愿违,师傅不愿意,徒弟也不愿意,还阴差阳错的差点被徒弟的奶奶赶出来。一时不由的感慨,于是把这段经历当成笑话讲给褚恪之听,末了感慨,

    “公子,你说能不能把石雕师傅请进学堂当夫子啊,这样学徒…”

    “北巷街房子是你的,不会有人赶你。”褚恪之突然出声,打断了李青白的话。

    “给我了,怎么就给我了?公子,不用给我,我住不长。”李青白愣了愣,有些受宠若惊啊。

    “你又要走?”褚恪之立刻问。

    “早晚得走,我要住大房子。”李青白夸张的摊开两只胳膊,比了比。

    “多大?”褚恪之又问。

    “我要建个大府,像褚府这么大,韩府也行,光耀我李氏名门,这是我爹的心愿啊。”李青白答,这是自己的使命,像一个枷锁牢牢的套在脖子上,心甘情愿,安之如怡。

    李青白想起了正事,连忙问:“公子,怎么办?县学的夫子会被清退吗?官府应该不会养闲人吧?还是采取什么措施,让这帮孩子们必须入学?”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我已经让羽林军下到各个村镇问学生们的情况了,不日就会有消息。”

    褚恪之兼职督学使者,按期巡历所属官学,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这是官方的话。然而,世人都好像忘了,堂堂公子恪十五岁在圣上下诏征求人才时,还有一篇‘有教无类’强调士族寒门应接受平等教育的文章,李青白偶尔想起的时候,不知道公子恪是不是还在坚持,这是一条艰辛的路,经历了几个朝代的更迭变换,才在历史上留下了轻描淡写的一笔,浓妆渲染的不过是士族的起落和科举制度的兴废。

    李青白试探的问:“公子,圣人的‘有教无类’除了士族学生和寒门学生教育应该平等,是不是也不分性别和年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