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人祸(二)-《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用句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只会打洞,不要指望鲤鱼能跃龙门,一遇风云即化龙。”

    郑经加上了最后一条。

    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其实阶层固化的现象,哪怕是到了后世也是存在的,但最起码在后世,国家还极为关注和重视这一点,尤其是义务制教育制度的推出,最起码让贫穷人家的子弟还能有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哪怕难度会大一点。

    而在这个时代,哪怕考试制度已经由察举制改九品中正制,再到现在的科举制,相对让寒门子弟多了一丝翻身的希望,可实际上,这丝希望却是极为渺茫。

    就拿原来的郑经来说,若不是背靠郑氏,有族学的支持,他是根本就读不起书的,就算读得起,也没机会去接触那些卖得死贵死贵,但对科考极为有帮助价值的名家疏义。

    这么一来,他们跟世家、官绅子弟的差距自然就大了,考功名基本无望。

    至于家里连地都没有,也没本钱做生意的穷苦老百姓家子弟,就更是连读书都别指望了。

    而阶层固化会有啥严重后果?

    会让底层老百姓对国家、民族失去归属感、认同感,不会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成自己的使命,不愿意去为国家的兴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失去活力。

    更为严重的是……

    “真人,你说,若是底层老百姓始终看不到希望,那一旦国家有难,又凭什么指望他们奉献生命去保家卫国?

    “别说保家卫国,一旦遇上天灾,让他们连肚子都吃不饱了时,率先拿起刀枪棍棒甚至锄头造反的反倒变成了他们吧!”

    他最后道出了这个极为残酷的事实。

    然后他沉默了下来。

    诸糅真人也沉默了下来。

    他在细细回味郑经所说的这一整套道理。

    是的,纵观历史,每次变天,无非就是“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这八个字,但从没有人能把这八个字解释得如此清清楚楚。

    孔圣人没有。

    李圣人也没有。

    就连儒家的孟圣人,也只含糊其辞地提出了:“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也就是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他也由此确定,之前郑浪之所说的万一大夏国亡国的说辞,并非无心之言,而是察觉到了蛛丝马迹。

    比如说太正二年的那场洪水,让他意识到了世家之祸。

    再加上西胡近年来的蠢蠢欲动,以及北华近些年来的变故,若是有识之士,就算没有天机鼎,确实也能推断出几分不妙来。

    厉害啊!

    一番脑补之后,他立即就赞叹道:“郑公子高见,老道自愧不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