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另一个重要人设-《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甚至于说,其综合效果甚至超过很多石油系矿物油油基油墨,至于原理,主要就是利用了桐油的热聚合效应。

    单独用桐油制作油墨时,桐油极容易挥发,用不了太长时间,就容易干枯结块,让油墨无法继续使用。

    但用桐油和少量豆油进行热聚合反应之后,其所形成的连结分子,就能在油墨堆放时,在油墨表明形成一层油膜,防止桐油挥发,便于长期存放。

    至于解决桐油易渗透的问题,则是面粉的效果。

    在油墨制作时,为保证最好的效果,往往需要添加多种辅料,而面粉超强的吸附能力,就既能充当其中的填充剂,让油墨不会过稀,又能起到防反应剂的效果,让油汁不往纸张上渗。

    至于蜂蜡,则是起到增滑剂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油墨的耐摩擦性和流动性,降低大部分油汁都有的黏度太强不易散开的特点,并提高膜层的光洁度,减少纸张拉毛现象。

    这几种简单的材料结合到一起,取长补短,就制造出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古法油墨,这种油墨别说是拿到这个时代来印普通的书,就算搁在后世,也强过很多石油系矿物油溶剂油墨。

    只是这其中的物理化学原理,又怎么跟眼前这些连元素周期表都不知道的人解释呢?

    郑经原本是不想解释的。

    因为哪怕是面对德王爷,他真不想解释的话,他也完全可以一笑而过,那样反而会更有逼格,因为这种油墨搁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钱途无量的重大商业机密,他不仅可以不解释,还可以要求大家务必保密。

    这绝对是合理的。

    但他却不想那么做。

    这是因为,一个墨家小鲁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还有另一个人设也得立一立了,那就是格物致知高人的人设。

    众所周知,格物致知的概念是儒家提出来的,最早的出处是在《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可千百年来,儒家的格物致知却仅停留在简单的算术上,在其它领域却无半点进展,直到王阳明那里,才又重新强调格物致知。

    反倒是从儒家出来的墨子,却创作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自然科学启蒙著作《墨经》不说,还带领墨家将工匠技艺发扬光大,制作出了不少领先于世界的工具和器械。

    因此在郑经看来,自己与其专注于儒家、道家、法家等人文领域的道,还不如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将墨家的道发扬光大,毕竟到了一千多年之后,中国的落后,就始于西方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毕竟科技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不过在此之前,他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才没有在数理化方面发力,立自己格物致知高人的人设。

    现在机会似乎来了。

    “我说过,万物皆有其特性,也就是万物之道,一旦领悟了其中的道,想做到其实并不难。”

    他顺着德王爷的问题开口了。

    再一次把原因扯到了一个道字上面。

    毕竟道是他自己重新定义的,天之道,天下万物运转的规律,人之道,人之法理道德,现在他这么扯,也是相当合理的。

    “你的意思是……”

    只是德王爷却听得有些迷迷糊糊,不懂。

    “桐油,粘性极强,渗透力强,易干,这是桐油的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