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狡辩-《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第(1/3)页

    听到李泰色厉荏苒的话,黄贲有些心虚,眼神不由有些躲闪。

    但想到这首词为他带来的名声,以及那人的保证,眼神不由变得坚定起来:“启禀殿下,此词确实是微臣秋夕所作,当时陈老也在场,可以为我做证,杨帆就是抄袭!”

    虽然黄贲言辞凿凿,但在场的人却怎么也不相信。

    因为杨帆没有抄袭的动机。

    杨帆虽然贪财好色,可唯独对于自己的名声从不在意。

    说他是棒槌也好,说他不学无术也罢。

    这样的抵毁杨帆从来都是笑呵呵的默认。

    别人想咋说就咋说,杨帆从来不去辩解。

    这样一个人,会去做抄袭别人的诗词这种偷鸡摸狗的事儿?

    再说,杨帆前前后后所作的诗词名作,不仅仅只有《明月几时有》这首词。

    不管是《琵琶行》或者《爱莲说》,这些诗可都不比这首词差。

    由于杨帆的横空出世,关中的许多才子甚至找人仔仔细细的调查过杨帆。

    莫说是抄袭,即便是请人代笔都没有一丝蛛丝马迹。

    如今蹦出来一个江南才子,口口声声说杨帆抄袭,在场的人如何能信?

    听到黄贲这话,陈学礼点了点头,说道:“秋夕之时,老夫与一众学子吟诗作乐,此词确实是黄贲现场所作,在场的人都可以作证。”

    “后来老夫也是听到一些传言才知道,这首词居然同日也在长安出现,而且还是杨帆所作,所以有些奇怪,当然,老夫并不是说杨帆一定抄袭……”

    虽然陈学礼并没有说杨帆抄袭,这话的意思也是一口笃定这首词是黄贲作的。

    虽然陈学礼在关中一带的影响力没有孔颖达高,但在士林之中也有些名声,特别是在江南一带,与孔颖达也不徨多让。

    如此一来,有陈学礼作证,黄贲的话又有一定的可信度。

    要知道,像陈学礼这样的大儒,最是爱惜羽毛,若是没有亲眼所见,也不敢张嘴胡说。

    因此,李泰也有些不解,但他很快问出了心头的疑惑:“陈老,请问你听到这首词是在秋夕什么时辰?”

    陈学礼沉吟片刻:“老夫当时喝酒有些多,具体的时辰不清楚,大约应该是秋夕当日子时左右。”

    可话音未落,一道清脆的声音传来。

    “爷爷,您应该喝醉了,当时的时间应该是秋夕已过,那时已经是丑时了,是秋夕过后第二天的凌晨,当时还是我和仆人一起去接的您,您当时还说黄贲拿出这首词作之后就散了!”

    听到陈月茹的话,在场的人不由发出了一阵嘘声。

    杨帆作这首词的时候,那可是秋夕午时,足足比黄贲早了大半天。

    即使要抄袭,也是黄贲抄袭杨帆的,怎么可能说杨帆抄袭黄贲的呢?

    但这里面又有些说不通的地方,长安与江南相隔千里之遥。

    即使用最快的战马送信,没有两天一夜也不可能到达,若说黄贲抄袭杨帆也说不过去。

    一时间,大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当李泰把时间差这样的疑问提了出来。

    陈学礼无奈地感叹道:“殿下,这也正是老夫想不通的地方,难道不同的两人能够做出一样的诗词。”

    “恰好此次进京,除了想增长增长见识,也是想一探究竟,这事实在太奇怪了!”

    知道在陈学礼这里得不到答案,李泰转头对着黄贲问道:“你作的词比杨帆足足晚了七个时辰左右,为何你会说杨帆抄袭你的词?”

    “本王问你,如果这首词你早已经作出来,为何在之前从未流传出来?”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李泰曾反复拜读。

    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寓意与情感,也曾使他动容不已。

    如此一篇足以流传千古的名篇,一旦问世,必然争相传颂。

    如同杨帆做出此篇之后的情形,短短时间内,便传遍关中,家喻户晓。

    甚至孔颖达给出了极高的赞誉。

    可黄贲却说此词是他所作,为何在他作出之后,却不曾传播开来?

    更何况,这家伙比杨帆作出来的时间还要晚,有什么资格说杨帆抄袭。

    黄贲显然是早有准备,马上变得无比委屈,一脸苦闷的说道:“殿下,这首词是我在一次酒醉之后偶然作出,之后便束之高阁,从未示于人前。”

    “秋夕诗会,草民又喝多了,所以拿出来比较晚,这个……他们两人可以做证,因为这首词是谢兄和王兄帮我取来的。”

    与此同时,坐在黄贲一旁的两名年轻人也赶紧站起身来说道:“黄兄说的不错,当时黄兄喝的烂醉,但为了参加诗词比赛,才让我们去他的府上帮忙取来的,这足以说明,这首词黄兄早已写出来!”

    见江南一行人处处维护黄贲,李承乾再也忍不住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