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周国会(三)-《燃烧的世界》


    第(2/3)页

    少将和几位大校不禁互相交流一下视线,张清芳少将神色认真,命道:“描述一下。”

    陈韶就将被母亲称为‘迫击炮’的伴随火炮讲了出来。国防大学陆军作战系的几位听了简介之后就问道:“使用带引信的臼炮?”

    陈韶确定了这几位虽然是步兵专业,在炮兵方面同样十分懂行。就将迫击炮与臼炮的区别讲了出来。

    臼炮是一种炮身短(口径与炮管长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其射程近,弹丸威力大,主要用于破坏坚固工事。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

    臼炮最初出现于13世纪,发射石弹。中国明清时的将军炮有很多为臼炮,如:造于1377年的大口径轰城炮。

    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攻城战、1489年苏格兰的dumberton攻城战等战役中,攻城一方都使用了大口径臼炮。由于金属铸造工艺不精湛,无法铸造长身管火炮,因此就其弹道特性和身径比来说,19世纪50年代以前的大口径火炮很多都是臼炮,其中最著名的火炮为1832年法国制造的“monstermortar”。

    迫击炮也算是臼炮的一种。关键在于,以座钣承受后坐力,用炮口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以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额的前线步兵伴随火力。

    到了上午九点十五分,办公室外面走进两位大校。两人向张清芳少将举手敬礼,随即问道:“张主任,这是那种臼炮图纸么?”

    张少将点点头。两位大校拿起了一张陈韶手绘的粗糙图纸,只看了片刻就赞道:“细节很满啊。”

    陈韶已经能确定这两位是炮兵系的。自己手绘的图纸里面的确细节满满,因为母亲在今天早上送来的图纸里,被母亲称为炮击跑的图纸已经是完成品。

    两位大校又看了一阵,其间不断感叹,最后两人放下图纸,“这位同学,这种臼炮的目的是什么?”

    陈韶此时反倒冷静了,“提供步兵伴随火力。对敌人的重火力点,以及战壕内实施打击。”

    “口径和射程呢?”

    “口径60毫米,射程两公里。”

    两位大校本来一副想多问的样子,听陈韶把基本参数说出来,竟然沉默了。

    步兵系的陈廷坚大校打破了沉默,“这口径是不是太小了点?”

    炮兵专业的两位大校这才停止了沉思,“要那么大口径,对前线步兵没意义。”

    “是。前线步兵就是五公里突击,射程超过两公里,步兵起码得跑10分钟。已经没意义了。再说,口径越大,重量越大。让步兵背着一个大炮管子,他们能跑动么。”

    陈廷坚大校有些讶异,“你们的意思是,这种火炮能实现?”

    “臼炮用了这么多年,当然能实现。不过以前考虑臼炮,都是用来发射大口径炮弹。没有往小型化上想。这位同学设计的炮弹自带尾翼,飞行起来的时候尾翼旋转,解决了弹道精准度问题。完全可以承担精准打击的目的。”

    说完,以为炮兵系的大校问道:“张主任,这位同学是哪个班的。我怎么完全没印象?”

    张清芳主任轻笑一声,“人家是从朝鲜前线回来提交步兵报告的。昨天才到,你们当然没见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