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过,我得看看,看看他到底怎么把苦盐变成好盐。” 郑芝凤不明白啊! 直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他煮出来的盐是苦的,而且还能要命,当时肚子真的痛啊! “是,是得过,毕竟,人家救了你一命,” 说出这番话时,郑一官的心情是那个复杂啊! 今天……丢人啊! 非但没收拾成那小子,甚至还搭上了人情。 在郑一官、郑芝凤两人走近时,就看到一个木头架子,架子上面是用木头、竹子捆扎的多层台子间,每层台子上都铺着席子。 “把盐块捣碎,铺撒到席子上。” 在施奕文吩咐人干活时,郑芝凤走过去长揖道。 “施公子,谢……” 不等他说完,施奕文转脸笑道。 “没事了?” “嗯,没事了,刚才多谢公子的救命之恩?” 无论如何,这个救命的恩情他算是欠下了。心情复杂的郑芝凤看着木架床问道。 “施公子,不知道这是何物?” “淋床。” 施奕文解释道。 “其实,你煮的盐还算不错,只不过少了几道工序而已,少了一道过滤提纯的工艺,所以才会导致其中的杂质过多,那些杂质少了对人伤害不大,可要是多了,却能伤人命……” 对郑芝凤的询问,施奕文在回答时并没有丝毫的隐瞒,这本身就不是什么秘密,其实,在煎盐过程中,需要灶户合作,其中一些关键程序,从制卤尤其是看准火候,都需要经过熟悉操作之后,才能掌握的一门技术。对于灶户中的这些相对高级技术工匠,这是他们凭此为生的独门手艺,轻易不能泄露。 实际上,古代的进步缓慢和这种“敝帚自珍”有直接的联系,许多工匠正是通过这样的保密,甚至故作神秘来保持技术垄断,垄断的是什么?是父传子,子传孙的父子相继的“吃饭买卖”。就拿制盐来说,中国直到满清都是煎盐为主,晒盐法为什么不能普及,是因为如果改煎为晒,会导致以前一大批人的手艺无用武之地,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肯定千方百计的抗拒改革,所谓的“保守势力”作祟,其根源就在这里。 “现在咱们把这些盐放在架床上,然后用盐水由上到下浇洒,其实,在盐场里在煎盐前,他们都会另挑出一份备用的“淋卤”,就是现在派上用场了,咱们没有淋卤,就用高浓度的盐水,把淋卤浇洒到淋架上,逐层浸过。淋卤本身是趋近饱和的盐水溶液,所以浇洒之后,席子上的盐块绝大部分不会再溶解,而其中已经很少的氯化镁等杂质盐分却会再度溶解,通过淋卤这个程序,盐的纯度进一步提高,这个时候盐也就能吃了。” 其实,这个手艺看似高深,可实际上也就是初中化学题而已,当然,现在施奕文并不知需要解释其中的道理,只要告诉他们怎么做就行了。 “好了,巴里斯倒水吧。” 听着吩咐的巴里斯,在众人的注视中,把一桶浓盐水倒到了淋床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