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张崇岳-《骑砍三国之御寇》


    第(2/3)页

    东汉安帝永初三年,张伯路冠赤帻、服绛衣,自称“将军”,只率三千余人便在青州揭竿起义,短短一年内便掀起极为浩大的声势,寇略沿海三州九郡,杀二千石令长!

    若论成就,比之王政如今亦是毫不逊色。遣侍御史庞雄督兵击之,伯路等乞降,寻复屯聚,党众

    当然,那时的大汉帝国却非如今可比,既没有乱到遍地烽火的地步,更可轻易调动足够的兵力平乱,便遣御史庞雄督兵击之,张伯路等人兵败乞降。

    随后却是降而复叛,永初四年,张伯路再次啸聚三百人与勃海、平原的刘文河、周文光义军联合进攻厌次(今山东惠民东)、高唐(今山东禹城境),随后冠五梁冠、佩印绶。

    这下朝廷彻底炸锅了,这一次直接调发幽、冀两州数万军队前往镇压,张伯路见事不可为,便率领部队转移至庙津群岛的大黑山岛。

    而张伯路最后亦非死于官军之手,而是被世家所灭。

    大海固然是最好的屏障,可人的生存需要米粮,更要淡水,所以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海盗团体,必然是在陆地上有人支应,既提供物资,又负责销赃。

    永初五年,乐安李姓世家以计诱张柏路上岸后,伏杀之。

    但不论如何,能在东汉中期有胆造反,更坚持了三年时间,张伯路亦当得起一时人杰了,更是青史留名,成了第一个被天朝史书记载的海盗。

    听完郭嘉的介绍,王政点了点头,看向张崇岳笑道:“英雄之后,果是不凡,渠帅也算是继承先烈遗志了,本将甚是钦佩...”

    客套了几句话,话锋一转:“不知张渠帅,对北海水军的了解,有多少呢?”

    听到这话,张崇岳自信地笑了笑:“州牧也知道,俺做的这个买卖,也算是生死之间游走了,若论凶险绝不逊色沙场征伐,岂敢有丝毫大意?”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贻,要说起了解,不仅是北海水军,便是北海国,便是小管这本地人也未必及的上俺!”

    “哦?”王政不置可否,只是状似随意地瞥了眼管承。

    听到这话,管承的眼神闪过一掠不忿,脸上却立刻堆出笑容:“渠帅是前辈英豪,承是后生小子,岂能相比?自是不如也!”

    原本的历史上,未来的管承其实应该是胜过张崇岳的,毕竟一个青史留名,一个查无此人,不过在此时,前者气候未成,后者却是不仅资历远远超过,更有祖荫庇佑,早早便成了渤海群盗名义上的盟主。

    当然,管承本是从黄巾贼寇转成的水贼,一开始的势力范围也更多是在北海国内的河流,两人本也算是相安无事,不过随着近些年管承的势头开始迅猛,倒也出现过几次冲突摩擦。

    张伯路这边人多势众,管承每次都不得不低头退让。

    只不过张柏路有其他海盗帮扶,管承亦有黄巾贼寇的助力,加上他手下人数相比虽少了些,却是个个敢打敢拼,加上两人目前主要的地盘重合度还不算高,到目前为止,好歹还保持着和平的态势。

    却已有些勉强了。

    既然两边积有宿怨,那为何这一次行动管承又会同意拉拢张伯路入伙儿呢?

    其实他不但同意,更在其中下了极大的功夫,让出了许多的利益,甚至把自家目前占据的一处海岛都让出去了一部分给张伯路。这才取得了张崇岳的同意,答应参与其中。

    要不然,就凭王政的名头,可未必能吸引到张崇岳的目光。

    徐州毕竟离渤海还远了点。

    至于管承为何要这样做,难道是出于对王政的忠心耿耿,为了助其成事,甚至宁愿和竞争对手一笑泯恩仇?

    当然不可能。

    一行人还未至下邳时,古剑已提前给了王政密报,管承曾有言在先,若能助王政夺下北海国,他希望请王政礼尚往来,也回帮他一个忙。

    至于这个忙么,自然便是想借助王政的势力,帮他完成一场“蛇吞象”的计划,借机消灭、吞并张伯路!

    王政自无不允,管承说到底也是黄巾众人,勉强算半个自己人,而且若是当真夺下北海,就要轮到自家面对渤海群盗的问题了。

    相比桀骜不驯的张崇岳,管承去作海盗之首对他也更有利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