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策马豫州-《骑砍三国之御寇》


    第(1/3)页

    另一边,豫州。

    王政纵马奔驰在宽阔的原野上边,远近山林郁郁。

    奔腾的骏马践踏在草地上,带起黑色的泥土,和熙的暖风迎面吹来,他索性敞开了衣襟,任暖风吹打在他的胸膛。在下邳的深宅大院中待的久了,投身广阔无边的自然世界里边,将那繁琐的政务抛到脑后,这一刻只有速度和风声,着实感觉到十分舒畅。

    这已是他来到豫州的第八日了。

    便在昨天,天军已攻陷了汝南郡北面的宜禄城,整个攻城的过程几乎没费什么吹灰之力,不仅王政未曾上阵,甚至连天诛营都没有动用。

    这一次的先锋,正是在菟裘山归降王政的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

    因为并没有收到高览的入队申请,在泰山时,其实王政有一瞬间是动过念头的,直接就地坑杀高览和其部属,干净利落,一了百了。

    虽然放火烧山之后守军已死伤大半,但当时的高览还有近千人的本部兵马,对于当时也只带了三千余人的王政而言,若是对方降而复叛...这隐患可不小啊。

    另外一点,便是高览这群人的“投降理由”不够充分。

    要知若论纸面上的实力,声望,王政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此时的他比起袁绍尚还逊色不少。

    投降其实也分暂时性的投降和彻底的改换门庭,前者大抵是因为形势所逼,直白点说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了,要么投降要么赴死。

    后者却要考虑很多东西,当然,基本上也只会出现从弱的阵营投靠到更为强势的一方阵营。

    这便是为什么“诈降”在天朝历史上出现的桉例不多的原因,亦是以多疑闻名的曹操,为何对黄盖“投降”十分相信的缘故。

    因为在刚刚不战而下得了整个荆州的曹操看来,东吴整个集团都应该望风而降才对啊!

    什么?只有一个黄盖?

    在他看来,这反而是不合情理的。

    同样的,如果这时曹操帐下的某位臣子,不论文人武将,去对周瑜说要投降的话,周瑜可能信吗?

    所以在当时的王政看来,高览的投降更多是一种“暂时性”的,更会成为一个极为不安定的因素。

    最终没有举起屠刀,倒也不是因为妇人之仁,而是一则考虑到后续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影响,二则随着势力版图的不断扩大,王政如今也着实是有些求贤如渴,对于高览这样的大将之材,一刀砍了未免可惜。

    当然,也只是暂时的。

    回到下邳之后,又暗自观察了许久,发现高览尚算安分之后,王政稍稍放心之余,此次前往豫州,便将高览一并带上。

    他在给高览一个“取信自己”的机会。

    而高览亦十分清楚这一点。

    所以当王政大军来到宜禄城不远处时,高览不仅主动请命要做先锋,更请求带上自家的本部兵马负责攻坚,王政自无不允之理。

    在高览身先士卒的带领下,降卒和新兵的混合部队焕发出惊人的斗志和士气,当高览第三次登上城头时,宜禄城的县君主动打开了城门,就此投降。

    这毕竟不过一座县邑,守军又仅有两千余人,无论战力、斗志都出奇的底下,入城后一番统计,王政惊讶地发现,战后保存有战斗力的守军其实还有大半,阵亡的不足二成,而负责攻城的高览部,战后统计出来的士卒伤亡数目其实也是少的可怜,伤者连同阵亡者,加在一处,连百人都不到...

    若说损失,反而是高览这位将官最为严重,战罢取出身上所中之箭簇,竟有数斤之重,可见其悍勇当先的程度。

    不过这一份“拼命状”付出显然是十分值当。

    连王政闻讯后亦是耸然动容,当即便亲自前去军帐慰问高览。

    看到这位少年州牧的关切神色时,那一刻的高览,也终于放下了自归降后便绷地紧紧的心弦,长长松了一口大气。

    胜利得来的如此轻易,即便自信满满,明知必胜的王政,也不由为之吃惊。

    这可是攻城战啊!

    虽说自起事以来,王政打过的攻城战着实不少,更有不少一日而下的骄人战绩,可若单论过程之简单,代价之轻微,实在没有一城可与宜禄城相提并论。

    其实他并没有想过,所谓时移世易,今时今日,王政这个名字早已闻名徐州,响彻北地,更令天下人为之侧目。

    这几年来,他两败曹***退袁谭,更是打的刘备仓皇逃离,孔融身死国灭,天军兵锋所指之处,从来所向披靡,在这样的声威之下,当听到这位当世最年轻的徐州牧亲自领军兵进豫州时,不知多少人悚然而惊,心中畏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