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真是可恶,这些洋鬼子不惜成本搞营销,甚至给经销商大规模让利,不就是来挣咱们华夏人的钱吗?” 办事处里,杜国盈义愤填膺道。 楚天耀拿着报纸,则是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一切都比自己想象中的来的早了一些,但具体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变化,外资进入国内啤酒市场,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但楚天耀反而并不担心这一点。 外资在国内水土不服可不是一两年了,这次不甘心的想要卷土重来,估计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只是,如何挨过这段激烈的竞争时期,才是楚天耀最需要考虑的。 当然了,眼下最该着急的不是楚天耀,而是以青岛啤酒为首的一众国内大厂。 …… 蓉城,青岛啤酒分公司。 王仲达看着手下人送来的市场报告,脸色亦是有些不太好看。 “这些洋鬼子想要做什么?一来就想跟咱们烧钱打仗?” 将手中的报告狠狠地扔在桌上,王仲达很是生气道。 对于这些外资烧钱式的营销手段,着实是让他火大,国内虽然不乏啤酒大厂,但与这些资本雄厚的外资相比,自然还是差了一大截。 就拿嘉士伯来说,这可是世界上第四大酿酒集团,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已经成立了,比可口可乐还早了五十年,论资本就算是国内几大啤酒厂加在一起都不够别人的身家。 早在1978年,嘉士伯就在港城建厂,通过海关销往内地,1992年直接花钱在粤省建造了内地第一家嘉士伯啤酒厂,只不过当时的公司高层都是精通粤语和英语的港城人,决策权也在港城总部,决策滞后,使得这两年嘉士伯虽然抢先登入内地市场,但一直都是名声不显。 直到最近各大外资纷纷涌入华夏市场,嘉士伯不甘落后,先后重资收购了惠州等地的啤酒厂,甚至不惜花钱做广告、烧钱笼络经销商。 这样简单粗暴式的营销方法,让嘉士伯的啤酒不仅遍布了粤省等南方地区,甚至也逐渐在往西南地区倾销。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最大的自然是西南地区的几家龙头啤酒企业。 “燕京在北方大规模收购,妄图入主中部地区,而华润在长江沿岸各地建厂,实行就地分销,现在总部那边压力也不小,所以更需要咱们能开拓西南市场。” 总经理办公室,王仲达沉声说道,面前站着的几位公司高层也都是倍感压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