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模型-《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第(2/3)页

    当然,关于雷布斯是如何控制手机毛利率,确保性价比,打造生态等信息,大家都已然知晓。

    就比如说雷布斯想让小米一直在学习costco的模式:简单说就是卖东西不求挣钱,质量一定精挑细选,价格一定要全场最低,毛利率死死管控一定不能超,然后就专门收会员费,每年的利润差不多就是会员费,利润的增长基本就是会员规模的增长。

    从目前来看,小米造车的优势相比曾经的蔚来、小鹏和理想等品牌造车的优势会更多,毕竟还是因为有小米手机的成功案例。

    小米手机成功的案例,即“铁人三项”——兼顾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三个方面。

    那么其实这三个方面也同样适合于汽车行业。

    在小米早期阶段,小米就在打造各种论坛。所以米粉的强大,至今都有很强大的影响力。

    而在汽车上,这就有些像传统车企里的用户运营和用户小范围评测。然而小米通过互联网模式打造成了闭环,形成了所谓的“用户飞轮”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口碑传播、产品迭代,甚至公司走向。

    还有一点就是智能生态了,这其实是小米最直接的优势:手机手环—车—智能家居的闭环。

    然而这一点却是其他车企在智能化的趋势下,劳心费力深耕的一环。

    有人说小米是家互联网公司,有人说小米是科技公司,也有人说小米是手机公司等等。但实际上,小米还有个“媒体公司”的属性。

    在2014年的时间,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媒体训练营2014年夏季峰会”上做了一个“每个公司都是自媒体,企业营销不做广告做内容”的专题演讲。

    这也是小米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一方面,小米自己本身就投资了几家媒体公司,从投资**网到驱动之家再到zealer,小米一直都在不断布局自己的媒体帝国版图,不断地为自己获取更多的话语权。

    一方面,小米渗透在各种媒介平台,在论坛、微博、微信、空间和贴吧都组建了相应的运营团队,运营团队有将近七十人,真正在做内容的是百分之二十左右,百分之八十都是做客服。

    另一方面,小米在做用户运营时,他们充分挖掘挖掘用户价值,培养员工粉丝属性,粉丝做员工,小米也很会做内容,讲故事,上热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