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個时候,洛阳城被宦官掌握了,中央朝廷被宦官掌握了,天下间的士人,也只能老老实实接受了,不接受那就是反贼! 然后,士人就迎来了长达十几二十年的第二次党锢之祸。 所谓的党锢之祸,本质上就是天子借助宦官的手,来打压天下士人,禁止士人做官,禁止士人的学生、亲人做官,可以看作是一种天子妄图改变天下政治格局的尝试。 结果,这种尝试维持了十几年之后,终于在黄巾起义到来之际,维持不下去了。 为了保证大汉朝的统治,灵帝只得向士人认输,亲自下诏,解除党锢之祸。 而按照三国演义的预言,宦官们这一次的政变,还没有来得及掌握洛阳城,然后袁术袁绍两兄弟为了活命,就直接攻打皇宫,还他娘的成功了。 用屁股想也知道,此事之后,皇室的尊严直接被踩在地上践踏,任何一个天子,都无法容忍此事。 简而言之,如果不改朝换代,那么袁绍袁术的上限也就那样了,会被每一代天子记在心里。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谁能保证,这一次何进入宫之后,就能好好的活下去呢? 谁能保证,这一道诏书不是宦官的阴谋呢? 万一是宦官假传圣旨,想要杀掉何进呢? 万一是灵帝临死之前,想要一波流带走何进呢? 万一,这又是一个阴谋诡计呢? 这就是陈琳、袁绍等士人担心的关键! “大将军,士人已经输不起了!” 值此关键时刻,袁绍终于顶着众人的质疑,站了出来:“今日我袁本初实话实说,第一次党锢之祸,士人还对天子抱有期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沉冤得雪。” “而到了第二次党锢之祸的时候,士人就开始有了换一个天子的想法,并且有部分行事激烈的士人,真的这么做了,他们支持太平道,妄图改天换地。” 谷剼 “最终,陛下下诏,明发天下,说解除第二次党锢之祸,然后大将军又公然征召天下士人,这才有了短短数月之内,便平定太平道作乱的结果,才有了今日的和平。” “如果,大将军此次没有出来,那我袁绍袁本初,八成也活不了,宦官是不会放任我活着离开的。” “所以,这一次如果大将军一定要进攻,那么我请求充当大将军的护卫,一起前进。” “同时,也请大将军做好必要的准备!” 说到这里,袁绍顿了顿:“因为,士人已经经不起第三次党锢之祸了。” “天子是君父,士人是臣子,彼此间是父与子君与臣的关系。父亲第一次犯下严重错误的时候,儿子可以忍耐一下,甚至还会期望父亲做出改变,再次回到当初的父慈子孝的局面。” “父亲第二次犯下严重错误的时候,暴烈些的儿子就会制止父亲,让父亲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孝顺的儿子也会直接离开父亲,免得遭受损失。” “可是,当父亲第三次犯下严重错误的时候,即使是最孝顺的儿子,也会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限制父亲的行为,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这还是亲爹! 你灵帝,真的是天下士人的亲爹吗? 不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儒家核心价值观之一。 但是如今还是大汉朝,所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犬儒思想,如今是没有的。 如今大汉朝的士人,讲究的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所以,一旦第三次党锢之祸爆发,那么大汉朝必将灭亡,这就是袁绍想要表达的。 这一点,之前就有很多士人有这个想法,但没人敢公开说出来,而袁绍也是没办法了。 他是第二代党人领袖,而党人可以看作是士人群体之中的公知大v,每一个党人名声都很响亮,一举一动都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