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渤海王之事,刘宏从未忘记,甚至数次梦见桓帝,皆为其亲弟弟控诉:勃海王刘悝已经被贬,为何又受诛而死? 刘宏有心虚过、内疚过、自责过,但就是没有勇气承认,即便他得知渤海王还有一位苗裔在人世,也没有想过去纠正自己的错误。 他曾就这事请教羽林左监许永,许永道:“勃海王刘悝是桓帝同母的弟弟,处理封国之事和作为藩属事奉朝廷,不曾有过错误,陛下没有经过验证审察,就加罪诛杀全家,必是冤魂难以安息,才让桓帝托梦。” 刘宏不愿听信许永之言,可今日,竟然在朝堂之上,再次听到了刘擎的消息,而且是率军杀敌,斩将立功的消息。 “势如破竹,无可匹敌,于万军之中,斩杀彭脱。” 战报中的信息不由得在脑中清晰了起来。 他现在考虑要不要采纳许永的谏言,恢复勃海王的封爵了。 黄巾势大,王师屡败,首先斩杀黄巾一路大将的,不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大员,也不是他临时封拜的几大中郎将,而是十多年来杳无讯息的渤海遗孤。 战报言他正率军驰援颍川,而且已经抵达陈留,比曹操的援军还要快。 如此,他这是去解长社之围的? 他这是在替朕镇压黄巾,难道他不恨朕? 刘宏陷入了沉思,朝堂也陷入了安静,没有人敢于在这个时候表明立场,哪怕刘擎立了大功,哪怕他们都知道,渤海王刘悝一案是无头冤案。 没有人敢揣摩圣意,事关皇室宗亲,历来是忌讳。 “君郎(刘焉的字),你是宗正,刘擎归根到底是宗亲,你说该当如何。” 刘焉被点到名字,知道躲不过了,皇帝亲族之事本就是他分内之事。 “陛下,刘悝一事,已是十年陈事,不宜重提,而且他谋逆罪行并未坐实,不应牵连刘擎,刘擎失爵,十多年杳无音信,直到黄巾祸起之后,才应朝廷之令,率义兵而救颍川,于陈留立此大功,臣以为应不计前嫌,据功封赏!” 末了,刘焉还加了一句:“归根结底,他与臣一样,皆是刘氏子孙。” 刘焉着重强调刘氏子孙,也是在提醒刘宏,宗室过于衰微了,近百年来,基本都是由外戚和宦官轮流坐庄,把控朝政打。 这时,大将军何进站出道:“陛下,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刘擎所部乃是距离长社最近的援兵,如此乱局之中,用兵切中要害,如此大将之才出于刘氏,陛下应该高兴才是!” 听着两位位高权重之人的意见,刘宏稍稍动容,可一想到桓帝托梦,他就背后发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