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拆解到极致的音乐-《世界第一钢琴家》


    第(2/3)页

    “以我们之前所见过的肖邦第一叙事曲为例,这个作品大家都听过的吧,如果没有听过……那就没听过吧,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开头的第一段,第一句话这个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说,这个第一句话是拿波里六和弦,上行,然后会和你讲一些关于拿波里六和弦的事情,告诉你这个是什么意思,需要什么样子的感觉。”

    “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肖邦吗?我们知道的是拿波里六和弦,你需要将自己的想法继续深入,去思考这一首作品内在的东西,依旧是这一首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第一个拿波里六和弦是什么开头?是c开头,并且没有一个完全的指向性,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肖邦他想要弹什么。”

    “然而这一首作品,它是什么调性?它是g调,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好奇了,为什么一个g调的作品,开头却听不到明确的调性?哦对!拿波里六和弦,这个才是我们在讲解拿波里六和弦的想法,而不是简单的对着学生说,这个地方是一个拿波里六和弦就可以的。”

    “到这个地方,我们才可以继续去看后面的内容,继续去思考这一首作品中所蕴含的东西……”

    “就比如说,这一首作品的整体走向……”

    但义笑眯眯地在讲台上讲着,他并没有去讲这一首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者说肖邦在写这首作品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他就是非常简单的,把这一首作品剖解开来,放在你们所有人面前,告诉你们,为什么会需要这个样子去思考。

    肖邦把一切都写在了钢琴谱面上,你需要非常仔细地,去仔细看肖邦他写作的每一个笔触,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就完全可能不一样!

    就比如说十六分依音前八后十六,跟四十六,那样,如果只是看各个音的时长,基本上都差不多。

    但是如果去看这个音给人的感觉,那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说四十六,就是四个十六分音符,需要的平整,均匀。

    但是如果你是十六分依音前八后十六的话,你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倾向性,需要让音乐整体向着第二个音符偏向过去。

    这种细微的差距在很多的作品中都有出现。

    这些都是一些比较粗显的知识,基本上在座的都能听懂,贼简单。

    即使对肖邦没有多少深入研究的人,都能非常轻松的跟上但义他讲诉的逻辑。

    不过很快,讲座的内容就变得越来越深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