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旧历募兵-《崛起烽燧》


    第(1/3)页

    朝堂上的交锋显得云淡风轻,但是对于府兵,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府兵来说这般消息如同春雷一般。

    兵的命,低贱,长期以来以府兵出身搏出富贵前途的人总是少数的,大部分的府兵,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轮番上值,或战于沙场,陨在阵前,或伤残其身,沒于乡野,或不得勋不得田,孤老一生。

    春雷逢雨,如若甘霖,十六卫最先抽调出来上万府兵,这些须发花白的老府兵中有人历经三朝,为国拼杀几十载,从青葱少年到五旬老人,大乾有今日之强盛,这些老府兵好多人至今还孑然一身。

    “为国戎戍,当以国士相送!朕之内府当为府兵养老!”当圣人赵钰民的话传到十六卫的大营,营中大呼万岁,此时所有人都明白大乾改制已经无法再与圣人相争,十几万的老府兵便是圣人赵钰民改制最大的支持者。

    老府兵在大营中忽然有些不知所措,身上的甲胄上甲片新旧交织,横刀的刀鞘也随着刀刃磨薄变的松垮。

    一万多老府兵被被拆分,随着各道三使去往道府就任,他们要回家,回到生养他们的故乡。

    如果说大乾改制,谁的反对意见最大,无疑是地方大族,做惯了土皇帝,以往的州府松散,无法压制住各地大族,只能客气的礼遇相交,现在道府三使一落,便在这些地方大族头顶上悬起了一把夺命的横刀。

    老府兵是圣人给三使的最大支持。地方大族把控州府官员是大乾不成文的规定,虽然主官是朝廷派遣,但是属官从吏皆是地方大族的人。

    大乾十二道,便有三十六位三使,太子赵载承在城外想送,国授节杖,为君牧民。

    再一次上朝,太子赵载承看到朝堂中的左边文臣的队伍中少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与其朝堂喧哗,不如去州府做些实事,三十六位三使上任,都是带着笑脸离开长安的,毕竟没有那个文人不想自己一身所学在朝堂的争锋中日见消弭。

    隆盛新政自上而下,为大乾注入了一丝活力。

    文官们此时已经不在意他们在改制中失去的势力了,因为圣人赵钰民贬官削阶,却给了文官三十六座三品文位,虽然其中有十二个位置需要让给武将,不过招讨使在战,确实适合一生征战的老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