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为什么要说又-《木子的北宋生活》


    第(2/3)页

    都说木都头二愣子,谁能想到其实是个老狐狸呢。

    老赵一愣,刚想问他为什么要说又?

    韩琦干咳一声道:“大人们来了,陛下,议事吧”。

    无论怎样,三人都要不遗余力的推行木子的计划,还是那句话,诱惑太大了,而且都有足够的动力。

    当皇帝和两府宰相一起发力推行某事的时候,阻力就变得很小了,因为能对他们造成阻碍的人根本不存在。

    事情顺利的超乎想象,大人们对这份计划几乎没做任何置疑和更改,没办法,太周密也太完美,所有人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特别是大人们对能一劳永逸的消灭武人很是高兴,至于那个所谓的总参谋院根本不用在乎。

    总共只有三个人编制的总参谋院根本就是个摆设,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只能在有战事的时候参加个意见,品阶倒是不低,院正与枢密使同级,说起来也算一品大员,实际上算个毛?

    当然了,也不是一点权利都没有,他们管着大宋的细作探子,原来兵部职方司的活儿给了他们,以后什么辽国西夏的卧底送回来情报就交给他们了。

    这三位还同时兼任一个职位,那就是军校某个司的管事。

    文官中也不乏喜欢兵事的人,有两位大人主动请缨可以去军校兼任个职位,摩拳擦掌的要去给大宋未来的将军们传授一下忠君爱民的道理。

    正午的时候圣旨下发了,刑部王侍郎调任工部,并被委以重任,负责筹建大宋皇家军校。

    审案的时候亏了王侍郎在最后关头翻盘,好歹把事情圆了过去。

    其实大伙儿都明白怎么回事,有身份的证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装瞎,几个宦官说是高进动的手,骗傻子呢?谁不知道木子和任总管有交情?

    不过当时局势紧张,不得不合伙儿装糊涂罢了。

    但王侍郎的功劳是有的,现在有这个露脸的机会就给他吧。

    第二道圣旨更厉害,因为禁军武备松弛,朝廷决意编练禁军兵马,任命韩琦为编练使,狄青为副使,全权处理此事,各部务必配合,若有懈怠者必严惩不贷。

    领导班子强大无比,韩琦不用说,那是公认的下届首相,至于狄青,刚刚南征立了大功,现在红的发紫。

    同时,青龙军抽调各级军校二百人,其中佼佼者二十人将进入军校担任教头,其余一百八十人归狄青统属,协助挑选操练兵马。

    轰轰烈烈的禁军大改制终于拉开了帷幕。

    有个小细节被忽视了,禁军编练改制筹建军校,这种事竟然没人想起问问勋贵和将门的意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