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主政关东-《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
第(2/3)页
诸位军机都是面露惋惜之色,这关东局势他们又如何不知道,徐世昌随即顿了顿,“世昌北至瑷珲,俄军还算规矩,南至鸭绿江,但这朝鲜边境线有所前移。”
这日本人还是很喜欢搞些小动作,悄悄推进了朝鲜的边境,朝鲜这个国家也是可怜,明时,视崇祯为君父,被皇太极揍了一顿,现在认了清国为君父,又被俄国人、日本人来回争夺。现在,在本子的指挥下,悄悄推进着自己的边境线,本子可是抱着能占一点是一点的态度。
“徐大人,关东改革可有把握?”庆王也知道,此时再不改变就真的没机会了,龙兴之地,清朝统治者还是很看重的。
“世昌亦欲谋挽回之策,但左右掣肘,绝无把握可言。”徐世昌说的很诚恳,没有袁崇焕三年平辽的狂妄,对策他早就写好了,屋子的里的众人想让他表决心,但徐世昌早就分析过,这老佛爷这些年过的可不是很安稳,如果打着百分之百的保票,那他徐世昌绝无可能主政关东。
“可有挽回之策?”
“有!”徐世昌坚定的说道,“这关东改革,世昌已谋两策,但这两策有先后,万万不可颠倒。”
徐世昌的两个计策一个叫充实内力,另一个则是抵御外力。
他在奏折上明确的写着,充实内力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财政的改革,这些年虽然各级官员对农垦这件事儿很是重视,但是对于移民入关东还是没有国家大范围的组织,徐世昌意思就是由各级的官府出面,移民入关东,充实人口,清国还是农业大国,这农业的财政收入,各级官府都在指望着。移民之后便是关东的经济改革,这方面要向两广总督学习,筑关东银元,改变当地货币使用混乱的的情况。
二就是政策的改革了,关东三省一直施行的是“旗民并治”,也就是将军制度,而且,清国两百年,关东的旗民就被优待了两百年,这也是徐世昌在关东看到的不公平,关东这片地界儿,如果把人分为三等,第一等就是洋人,第二等是旗民,第三等才是平民。
如同张麻子进了鹅城,“公平,公平,还是t*m的公平。”徐世昌想给关东一个好的环境,促使着这些农垦的平民可以在关东有个相对公平的农垦环境,也是减轻了关东三省的财政负担,毕竟每年官府对旗民还是支出一大部分,让他们的自食其力最好。
这下,整个军机处都是静悄悄的,谁都没敢开口都是盯着庆王,这旗民的优待是清国祖制,其实不单是关东,京城也在面临这个问题,每年给予旗民的补助不少,可是这些子弟一个个遛鸟儿,瞎晃,正经事儿是一个不做。
这么说也不准确,京城的八旗们看着好事儿是一个个向上冲,单说徐世昌的巡警部,现在满满当当都是一群八旗的爷,所以,这巡警部大臣他也没心干了,原本还想着巡警部能有所起色,现在看来迟早要烂,还是抽身去关东比较好,这关东的事儿,在他心里现在排第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