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行人猎了4头鹿,朱传文1头,朱开山1头,护卫队打着2头。 “走!回去吃烤鹿肉!”朱传文大手一挥,护卫们绑上猎物,朝着小青山育种场方向再次返回。 “传文,锡良那边传信儿过来了,俄、日的会见他也很是关注,根据日本、俄国的停火协议,关东境内,除了关东州这个被日本人占据的地方现在有着少量日本兵的驻扎,如今俄国在冰城的驻军的确是最大一股了,这次美国资本如果进入不了关东,那么保险队入驻冰城,将会成为锡良的退路。”返回的路上,朱开山好似想起什么似的说道。 为了这事儿,他专程坐火车前往了一趟奉天,面见了关东总督,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锡良当时满脸的喜色,他此时正为这个事儿发愁呢,伊藤博文死了,这件事儿极大的挫败了清国、日本引入美国资本的信心,一场甲午海战让原本就有些虚的清国更加虚弱,让矮子却越长越高。但是同为亚细亚的一员,从李鸿章开始,对于伊藤博文,清廷的官僚机构还是抱有期待。 如今,算是一切如梦幻泡影了。 在清廷的心里俄国人的威胁远远大于日本人…… 而此时正发愁的锡良没想到这个被他认为的莽夫又来给他献上一个计策,如此一来,如果引入美国资本制衡的方略失败,那么后手也算是有了。 “爹,这是好事儿,冰城守备司令部是个好地方,安德烈据说正在寻求自己父亲的帮助,打算带着冰城守备部队向着伯力城转移,那么冰城俄国人的武装力量就剩下两股,一是北满支线的铁路护卫队,二就是已经被我们渗透成了筛子的冰城警察局。 我会尽量说服贝尔格,留下守备部队的军营让保险队的进驻,这将是汉耀进入侨居区管理的缺口啊。”朱传文显然已经将一切计划的很好。 冰城如今的分工很是明确,俄国人管着侨居区和部分俄国工厂,控制着北满支线;朱传文依靠纠察队管着混居区和部分俄国工厂;清国的官僚体系管着冰城不远处的滨江城,三方势力现在看起来其乐融融,这平和的状况正是因为有着朱传文的制衡。 但是安德烈如果真的撤走了,那么冰城最难进入的侨居区就意味着有着渗透的余地了,对于里面医疗、教育、音乐、美术的种种人才,汉耀可是眼馋了很久。等保险队入驻冰城之后,这将是又一次大融合。 而没了绝对的军事实力,俄国人在冰城这嚣张跋扈的样子那就得改一改了,虽然现在冰城环境好了很多,但是俄国人依旧一副洋老爷的做派,这事儿总算是撕开一个口子。 朱传文正计划着后续等安德烈离开之后的立威活动…… “还有,徐世昌那边托锡良给你带了封信,这事儿啊,我本来想给你个惊喜,却是没想到你小青山的惊喜炸的我脑瓜子到现在都有些嗡嗡的,你这些东西可是比克虏伯炮带劲啊。”朱开山笑着比喻,同时从怀里掏出了一份信。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清廷邮传部牵头,也就是徐世昌亲自下场督办,1909年6月的时候,沪上高等事业学堂正式设立了船政科(大连海事学院前身)。借着这次学堂的分科设立,一个为期两年的短期培训班被办了起来,这次给了朱传文200人的名额,让他派人在明年3月派人前往沪上插班,进行1年半时间的学习。 “爹,我的天,这可是好消息啊!”朱传文看着这信,这惊喜还真是大。 汉耀现在面临着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不够,汉耀的中层说好听点,都是些泥腿子成了精,还要什么自行车。原本这件事儿是在后续汉耀自己人才培养出来之后才能逐渐替换,但是这次徐世昌此举还真是帮汉耀大忙了,1年半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而这200人,可不是单单就读船政科的人数,而是所有专业。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这地方很传奇,邮传部没组建之间叫做南洋大学堂,甚至说,它是如今清廷为数不多除了京师大学堂外少有的高等教育学堂,学校经费也属于邮传部亲自划拨,也就是盛宣怀的招商局和清廷的电报局捐一半,另一半走清廷财政。 这地方可是后来西交大、上交大、西南交大、湾交大和大连海事大学等“交通系“大学的前身。 特批朱家的200人插班,这是徐世昌斟酌再三决定的,属于关系户,将会分成不同的专业进行培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