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盐利-《天下末年》
第(2/3)页
河东盐池每年产生的利益有多大,高诚还不清楚。但是,仅是周国去岁,就花了八千万钱,从魏国购置盐二十万石(均价每石四百钱)。加上周国全部的产盐区,二十五万石食盐才堪堪足之。
周国的盐商是最少的,因为只有张掖、以及西羌地西海旁的盐池产盐。偏偏河西和金城郡的人口少的可怜,再加上西海盐池位于高原,整个周国的产盐每年还不到五万石。
凉州那边有不少商贾都会从益州货殖食盐,供给凉州内部,关中就全指望河东盐池的产盐。二三十万石食盐真不多,以现在大汉一口之家要消耗两石盐来算,大周差的多着呢。
这中间,自然少不了私盐的发展,以及百姓日用食盐的减少。
仅是周国,去岁就出了八千万钱购买食盐,自己获利不到五百万钱。除去运输、售卖等消耗,基本上保证亏不了太多。可魏国就不一样了,盐池是天然产盐区。二十万石食盐,成本价格估摸着都不超过两千万钱。
这么大的利润,河东的世家会不插上一脚?别说老董了,老董还没在河东扎根时,估摸着河东世家与盐池的关系就已经斩不断了。
现在要实行盐铁官营,必然也要给予牵连其内的河东世家足够的代价。
“大王?”
郭嘉见自家大王发愣这么久,担心的唤了一声。
高诚当即回神,立即言道:“不行,盐铁官营不可取,至少现在不可取!”
“那大王打算如何处理?如今盐价之高,若非大王仁厚,使吾关中百姓户户富余。否则,怕是连买盐都是一大难题。”
高诚点了点头,郭嘉说的不错。周国的以工代赈工程仍在继续,包含官路、驰道、河渠、城池等一系列的维护和修缮。所以关中百姓,闲时做工,都能挣取不少的通宝钱,也有了那份闲钱,购买价格昂贵的盐。
四百钱一石,放到关中百姓身上,也就是辛苦两月的工钱而已。可要是放到天下其他百姓身上,那就是一岁的积蓄。甚至,更多的人家是在秋收时,以粮换盐。
“盐价日后肯定要消减,国内的很多工程都快要完结了,根本维持不了那数十万青壮、壮妇日日做工。放心,孤日后另有计较!”
高诚说到这,便不愿意再说下去了。盐铁官营,也不能够实行了。朝廷必须让利给百姓,因为这些年来,周国确实把关中百姓给养叼了。万一日后没了工作,那些失业人员来个游行、集会啥的,还不得让人头疼死啊!
郭嘉嘴角一抽,还真是想要噎死人啊。现在周国国内庞大的务工人员已经成了隐患,幸亏现在赶上秋收了,不然阎相和钟相还不知道要愁成什么样呢。
“走吧,回去!”
原本舒畅的心情,被郭嘉提出一连串紧在眉头的要事,彻底给破坏完了。
高诚也不想再呆下去了,当即调转马头,朝着军营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