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人生回档2012》


    第(3/3)页

    不同的人,不同时期,所处环境和心境完全不同;

    或许,会有人说,那是人家成功之后,之前的什么都是对的;

    哪怕是错的,那对于他这个人来说,也是对的。

    是的,现实就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一番无畏的折腾中,慢慢凋零。

    程维换了六七份工作以后,于2005年,进入阿里旗下的b2b公司从事业务工作,之后因为业绩出色,晋升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区域经理。

    看下,这才是牛人,哪怕刚毕业第一年换了六份工作,最后还能进入阿里那样的大企业;

    或许,当时的阿里还没有后世那样庞大,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进入的;

    有了之前六份工作的污点,程维都能顺利进入,可见个人能力之强,这个在工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阿里工作,对程维而言,就好像是在为之后成立滴滴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b2b业务经常要拜访很多企业客户,程维积累了些人脉资源,而且在阿里内部更是认识了自己的贵人:王刚,也是后来滴滴的风投人。

    王刚是当时程维的领导。

    草根创业,一定要拿到融资。

    往往第一笔资金你很难从vc拿到,一般就来自于你的父母、亲朋,或者工作上的领导,因为他们了解你的为人,知道你的工作能力。

    而王刚,就是程维的风投资金提供者;

    足以证明,程维的工作能力以及人品,如果能力不行,人品不足,其他人是不会给这样一个下属投资,出钱出力。

    在滴滴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时候,王刚拿出70万,占股40%,程维拿出自己的10万资金;

    后来王刚的这70万元,获得了35亿元回报。

    所以王刚说:“遇到我是程维的运气,遇到程维是我的福气”。

    刚开始,滴滴的业务并不好开展;

    2012年7月,首都的三伏天,高温到三十八九度,程维和他的团队去出租车公司谈合作,结果可想而知;

    一次次无功而返。

    一个月后,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

    在北京郊区昌平、只有200多辆车的出租车企业,成为第一家跟“滴滴”合作的公司。程维在司机例会上介绍产品。

    当时100多个司机在场,只有20来个人有智能手机。

    2012年9月,“滴滴”app上线,当时已经有500个司机安装了这app,但是上线使用的只有16个司机。

    第二天,还灭了一般。

    司机在使用过程中认为“滴滴”是骗子,和运营商合伙骗他们的流量;

    创业前期,要钱没钱,要客户没客户,搞定一头,另一头没跟上的话,搞定的那一头也会慢慢丧失希望;

    因此,只有加快搞定用户,才能让用户和出租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司机愿意用,因为可以给他带来客户;

    用户愿意用,因为不用排队等出租车。

    程维那点创业资金,根本没钱大规模做推广,司机有app,但很少有乘客有。

    司机拉不到活儿,就觉得自己被骗了。

    因此,程维又决定给司机流量补助,一周5元。

    也就是滴滴最开始的烧钱模型,在业务还没有任何起色的情况下,开始了烧钱模式。

    而这种烧钱模式,就意味着必须要赶快获得注资才行。

    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创业者,你还会坚持么?

    估计很有95%都会放弃,因为这个烧钱是无底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盈利,也不知道如何盈利。

    这就是目前程维苦恼的原因,没钱每用户,司机也闹情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