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急流勇退-《大炎不良人》


    第(1/3)页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战乱时期,许一凡麾下的这些军团,是很大的助力,西征军需要他们,炎军也需要他们,可现在大战停歇了,这些军团在战场表现的越是勇猛,越是耀眼,其受到的关注就越多,从而引来多方的关注。

    现在,殷元魁和李承政他们这些高层将领没有出手,不代表他们没有想法,只是现在大战初歇,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处理,顾不过来而已,而其他人则不同。

    威逼也好,利诱也罢,趁着这些军团伤亡惨重,又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趁机将他们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是一大助力,若是等到他们恢复和成长起来,再想得到他们,就需要极大的代价。

    除了炎军当中的这些将领和他们背后的势力之外,随着捷报送往长安,这三支军队不可能不被朝廷注意到,一介布衣豢养军队做什么,你想干嘛,难道是想造反吗?

    当然,这个时候,谋逆的罪名肯定不会扣下来,但是,肯定会有人拿这件事说事儿。

    封赏肯定会有,而且许一凡预计,朝廷肯定会大大的封赏这三支军队,让其成为众矢之的,这样一来,肯定会引起其他武将和军队的不满,而在封赏之后,朝廷肯定会趁机把这三支军队编入到炎军当中,然后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从许一凡手中拿走这些军团。

    许一凡会给吗?可能给吗?愿意给吗?

    当然不会给,也不可能给,更不愿意给,然而,现在的许一凡已经是庙堂中人,他想不想,愿不愿意已经不是他说了算,当朝廷以大义,以国法压下来之后,许一凡除了屈服还能怎么样?

    当然,这也只是猜测,也有可能,朝廷会淡化这三支军队的存在,而是选择其他更委婉,更柔和,更隐蔽的手段,想办法从许一凡手里拿走这三支军团,如果朝廷采取这种办法的话,那许一凡不给也得给。

    既然如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趁着战乱尚未平息,朝廷的旨意还没有下达之前,提前把这三支军队撤走,然后让其消失,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就这三支军队而言,侠义军可能会很委屈,因为侠义军之所以时隔十余年,再次汇集成军,就是想恢复侠义军的番号,而这次西北大战,侠义军再次证明了他们,重新获得番号,是指日可待,铁板钉钉的事情,而这个时候,许一凡让他们离开,难道就不怕侠义军的将士寒心吗?

    许一凡当然怕,可他也不怕,相对于其他两支军团而言,侠义军可是曾经跟朝廷打过交道,而且是很深的那种,朝廷是什么尿性,他们比谁都清楚,在许一凡没有彻底在朝堂站稳脚跟之前,侠义军恢复番号,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即便朝廷给侠义军恢复了番号,那统领侠义军的还会是许一凡吗?

    当然不会,就算炎武帝愿意,其他人也不愿意,现在西北的战事是告一段落了,可北蛮那边呢,南唐那边呢?

    朝廷既然恢复了你侠义军的番号,那作为回报,你们是不是应该为朝廷做些什么,在证明一下自己呢,比如去北蛮,跟北蛮军干一架,或者去南夷,跟南唐军干一架。

    而一旦侠义军再次置身战场,不管是面对北蛮也好,还是南唐也罢,都会遭到刻意针对的,如此一来,侠义军的伤亡肯定会很惨重,几番大战下来,这支才恢复编制和番号的侠义军,还能剩下几个,很难说。

    更何况,不单单只有大炎有侠义军,在侠义军被缔造出来之后,在其沉寂的这些年,北蛮、西域、南唐可都有样学样,缔造出属于他们的侠义军,比如这次跟西域的作战当中,那些苦行僧军团,不就是西域版的侠义军吗?

    因此,许一凡在这个时候把三支军队撤走,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不管这三支军队,是回到东海城,还是去往其他的地方,朝廷暂时都得不到他们,而其他人就更别想了。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许一凡之所以把他们撤走,也是为了自身利益考量。

    西北大捷,这是普国同庆的大好事儿,作为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之一,许一凡肯定会一跃成名,在朝堂之上占据一席之地,可危机也在这个浮现出来。

    首先,许一凡在来到康城之后,做的事情太多了,其风头已经盖过了所有人,包括三军统帅殷元魁。

    解决瘟疫,杀死叛将申屠侯,平叛许凯歌,深入敌后,收服石族和马族,更是在丹赛之战,取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光说都要说半天,而对应的功劳有多大,可想而知。

    从一介布衣,商贾之人,一跃成为朝廷栋梁,其风头更是盖过了殷元魁这位大将军,你让其他人怎么看许一凡?

    羡慕嫉妒恨是肯定有的,许一凡在接受世人敬仰和敬佩之际,杀机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