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天纵之才-《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2/3)页

    四书的原文以及注释,他基本上已经做到牢记于心!

    “回状元公,这是孔夫子回答鲁哀公问政的话语。孔夫子认为要行善政,必须得贤臣。要得到贤臣,必须的得先提升道德,而道德又以仁义为先。”

    “回答的很好,但《中庸》同样有一句,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那如何保证善政能长久实施下去呢?”

    当林震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李庭修跟孙提学两个人脸上表情,出现很明显的变化。

    因为这种考题,完全超乎了对于童生的四书学识要求,甚至是超过了考秀才跟举人的阶段。更像是皇帝在殿试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拿这种问题去考沈忆宸,知道的明白林震有心试试他学问上限如何,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存心刁难。

    说实话,面对林震的提问,沈忆宸都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

    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中庸》这句话并不难,比许多生僻拗口的古文好多了。哪怕叫来后世一个高中生,都能大概理解这句话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意思。

    林震现在问如何能改变这种局面,让好政策长久的实施下去。

    用现代的视角来回答,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人治”,改为“法治”。用律法的形式把政策给固定下来,这样就很好避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局面。

    问题是这种思维方式,放在现代是没错的,但是放在独尊儒术的古代,去强调“法”高于“人”高于“仁”。

    那相当于你身为一名儒家学者,击穿了自己政治哲学底线,传播出去用流行词形容等于“社死”,未来仕途、学问通通无望。

    除非能逆天改命,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都给改变了。

    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沈忆宸更难,他不单单要想出合理的回答,还要违背自己本心!

    看着沈忆宸沉思,林震脸上带着微微笑容,并不着急催促。

    从前面几个问题,他已经能得知沈忆宸的四书基本功很扎实,回答的迅速并且准确。甚至一度让林震都有点疑惑,这种学识水平,怎么可能在成国公府家塾,进学数年连个童生都考不上呢?

    所以林震跳脱了四书五经八股的限制,问了更为实用的策论,想看看沈忆宸到底是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还是真正的才华横溢。

    “良法善治。”

    思索再三,沈忆宸终于给出了自己答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