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无奈后撤-《抗战之铁血东北军》


    第(2/3)页

    他们正好处于第39旅团和第38旅团之间,若己方3、6、7师先动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他们就会被第39旅团调过头来围困住,届时想要解围难度不小。

    因此整个撤退计划,先要撤退的是黑龙江东北军的三支部队,张廷言决定派骑兵师从西侧南下进攻第38旅团左翼,牵制住第38旅团。

    第4师、第6师、第7师从正面向塔峪镇、千金乡日军第39旅团发起猛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减轻黑龙江东北军三支部队的正面压力,为他们的撤退创造条件。

    黑龙江东北军的三支部队撤往祝家镇一线,防守沈阳东南方向,第7师、骑兵第1师撤往铁岭、开原一线,确保抗日军后路安全,第3师和第6师撤往望花镇方向,准备阻拦日军第39旅团。

    各部撤退顺序为东北军撤往祝家镇后,骑兵师和第7师开始撤往开原、铁岭,然后再由第3师和第6师交替撤往望花镇。

    制定完撤退计划后,众人又围绕着计划进行细化,比如各部具体行动时间,以及正面佯攻需要多久等。

    看着众人讨论的场景张廷言有些走神,他站起来走到指挥部瞭望口,看着远处丘陵上日军的阵地。

    这次战役未能歼灭日军第39旅团,己方不得不选择撤退,令张廷言十分惋惜,沈阳也陷入危机,若不是赵中锴及时处置,等到沈阳方向抗日军撤退时,浑河大桥被断,那整个沈阳方向的抗日军主力有可能被日军全歼,届时只怕整个战局都会崩盘。

    想到这里张廷言已经出了一身冷汗,连番的胜利让他有些忘乎所以,抗日军眼下的实力和关东军比还差得很远,自己不应该贪多求大,一次性歼灭日军一个步兵旅团。

    从缴获的日军身上搜到的报纸、信件上看,日方已更换内阁,并调整了军部,意味着日本之前对东北一直遮遮掩掩的侵略,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摆在桌面上了,这也是为什么日军开始以师团为单位向东北增兵。

    如果说之前吉林抗日军一个师能勉强应付一个日军的旅团,那对付日军师团级别,抗日军必须得以三个师的部队进行对抗,吉林抗日军的部队改编势在必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