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到了中午,眼看将到饭点,只见张衡来报,“殿下、娘娘,方才前往姑苏招降樊猛的信使返回,带来百里急报。” “奏报何事?” 张衡看了一眼萧珺,才说道:“樊猛撕毁陈叔宝招降信件,在姑苏拥立了萧瓛为主,自称吴王。” “啊?”这事不仅让杨广大吃一惊,更让晋王妃萧珺,老六萧珣、老七萧玚、老八萧瑀深感意外。 张衡道:“殿下先前有令,大战不得伤及萧氏宗亲,所以此事还要听凭殿下决断。” 杨广站起身来,踱来踱去,萧珺一看二哥叛乱称王,自己不得不站出来说句话了,遂言道:“殿下勿虑,陈主招降既然无用,不如让臣妾前往姑苏劝降。”萧珣、萧玚、萧瑀也纷纷请命跟随同去。 杨广背手站在帐内,思量一番,转身对张衡言道:“我看王妃可去,即刻命河间王杨弘为主将,李渊、阴世师为副将统率精兵三万,前往姑苏。倘若招降不成,就由河间王代我决断。” 杨广传下命令,河间王杨弘、副将李渊、阴世师,护送晋王妃萧珺及萧氏众人一同去往姑苏,招降萧瓛、樊猛。 书接简短,闲言少叙。三万人马护送萧珺一路来到姑苏城下,安营扎寨。河间王杨弘把萧珺请到中军,并召集众将官商议军情。杨弘道:“眼下之计,是先打后招,还是先招后打,萧娘娘不妨说说。” 萧珺说道:“妾本女流,收复姑苏仰仗叔父,只是萧瓛性格倔扭,一旦先打后招,只恐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杨弘深深赞许,对萧珺说道:“王妃所言有理,不知萧氏宗亲里面,谁愿冒险,去城中游说。” 萧珣、萧玚、萧瑀虽然都不是胆气过人的武将,但对于游说萧瓛,却丝毫不曾畏惧,毕竟是亲生兄弟。萧珺言道:“萧瓛最忌讳二月出生,此事最终在我,若是我不能说服萧瓛,三位弟弟去了也是枉然。” “王妃真知灼见,孤王看来,非王妃莫属。”话音未落,只见杨弘双眉皱起,若有所思道:“王妃出使,风险极大,倘若出事,孤王担当不起。”杨弘站起身来,不停捋着胡子,言道:“我命犬子杨庆,为王妃护驾,倘若有变,也算孤王对朝廷有个交代。” 萧珺站起身来,行了一礼,道:“叔父用心良苦,萧珺定不负所望。” 众人商议已定,河间王杨弘命儿子杨庆,亲自护卫,陪同晋王妃萧珺一同前往姑苏城游说萧瓛、樊猛。 萧岩萧瓛叔侄二人离开建康,趁着乱世,逃到姑苏城,与镇守姑苏的大将樊猛,结成一党,割据姑苏。只等陈后主自取灭亡,另立朝廷。建康失陷,萧瓛、樊猛收拢陈国残余兵将,羽翼丰满,众人拥戴萧瓛为主,自称吴王。安平王萧岩为相国,樊猛为大将军,拒不归顺大隋。 此番隋军兵临城下,萧瓛早已有所提防,城头之上,早已备下滚木礌石和弓箭强弩。眼看大战在即,未曾想河间王杨弘派出使者,让萧瓛大感意外,命使者来见。 萧瓛在姑苏选了一座豪宅,作为吴王宫室,虽然比不上建康宫城,多少也有几分气派。吴王宝殿,名曰安国殿,殿上相国萧岩、大将军樊猛分列两旁,吴王萧瓛端坐中间。 隋军使者入城不过数人,进安国殿的只有两人,萧瓛一看,头前一人,头戴斗笠,乌纱遮面,身着水绿色的敞衣,下配百褶罗裙,锦鞋布底,这分明是个女子;身后跟随一人,比女子高出半头,年纪二十来岁,横眉圆目,高鼻宽嘴,头戴侍卫帽,身穿细甲软铠,腰挎宝剑,跟随在后。 萧瓛言道:“即是来使,却令女子乌纱遮面,究竟是来游说,还是来和亲?” 那女子把乌纱一掀,萧瓛不看便罢,定睛一看,竟然是晋王妃萧珺。萧瓛陡然而起,两眼瞪着萧珺,问道:“你这祸害,莫非要来送死不成?”真可谓: 都是二月惹下祸,倘若祸起躲不过。 兄妹之争胜亲情,游说不成死伤多。 萧瓛心生杀机,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