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偏巧一本陈国旧书让隋炀帝爱不释手,书也不是很厚重,却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个时辰,嘴里还默念读道:“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 萧皇后看皇上如此喜爱这本书,便问道:“皇上看的什么书,这么着迷?” 隋炀帝道:“ 《讲武赋》 ,以前朕没时间看南朝这些典籍,如今翻来却是别有洞天。” 萧皇后走到近前,探头观望:“嗯……且不说文采如何,单是这一笔好字,也让人看着舒坦。” 隋炀帝道:“无论文采还是字迹,足以与诸葛颖、潘徽媲美。慨叹天下贤才之多,若皆能为朕所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萧皇后道:“是啊。陛下去年颁布开科取士,眼看今秋降至,正是考生入京的日子,不如借这次科考,选拔良才,效命朝廷。” 开科取士正是隋炀帝的十二个心愿之一,萧皇后提及此事,让隋炀帝心中又一次满怀期望,隋炀帝说道:“今秋科考的题目朕都想好了。” “皇上想出什么题?” “讲武赋!” 大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正式降旨,朝廷设置“进士科”,招揽天下考生,以试策取士,科举考试由此而生。后有明代杨继盛《言志诗》赞曰: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大业二年的开科取士,虽说只是科举考试的一个雏形,还尚不规范,但天下的饱学之辈纷纷聚集京师大兴,都跃跃欲试,毕竟这是自盘古开天地,皇帝不问出身贵贱,第一次开科取士。 大兴城东的一条小街上热闹非凡,趁着进京赶考的生源聚集,一些商贾摊贩,沿街摆摊,招揽生意。提及今秋的科考,在一个烧饼摊上,几个市井老儿,围坐在一张小木桌前品头论足,口若悬河的闲聊着。 几个小老儿之中唯有一人,干啃烧饼,寡言少语,这人三缕短髯,轻飘胸前,年纪已到中年,黑黑的胡须之中已有了几根白丝。 “茂世兄,你这都一把年纪了,还考什么进士啊?” 这个茂世,名叫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氏,原本是陈朝的官员,自从亡国之后,一直流落关内,靠着当教书先生,勉强糊口,如今也报名参加了科考。 虞世基道:“几位老哥是不知道,当官好啊。人前显贵,鳌里夺尊,全家都跟着享福。” 一个老儿笑话道:“那是官人家的公子能考进士,你教书匠能排老几?” 虞世南指着老儿笑道:“无知之辈,这次考进士科,可不是九品中正选人才了,不问出身,不问贵贱,全看能耐,要不然天下这么多书生都来考呢。” 虽说当官好,但看这虞世基的一副穷酸样,几个老儿只是用鄙夷的眼神啃着烧饼,谁也不信虞世基能考上名次。 …… 过了几日,所有的考生赶往国子监参见考试,国子监门外有禁军侍卫,搜身盘查,考生排着队依次入内,按先后领取牌号。国子监大院之中,站满了等待参加考试的生员,而已经黄土埋半截的虞世基也在其中。 正北面的石台子上,摆了三条长桌案,只见几个身着官服,身带乌纱的官员,登上石台。为首之人便是主考官、莒国公萧琮,身后跟随着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以及吏部、礼部的官员。自从越国公杨素死后,莒国公萧琮便是当朝的首辅大臣。 萧琮高声言道:“今秋开科取士,普及天下,恩泽九州,选拔贤才,择优取士。国子监法纪严明,考院规章,已悬挂东墙之上,王法无情,但凡有违规者逐出考场。请众生员入场,考题稍后发放。” “考生入场——!” 众考生依据领取的牌号,纷纷入场,现场的考官把皇上钦定的考题,封在小纸筒中,分发给众考生。 虞世基接到纸筒,小心翼翼的打开,取出纸条,上面写道: “钦定命题,做《讲武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