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 功不抵过-《明耀四方》
第(2/3)页
打到最后,就像打地鼠,谁冒头就打谁,谁动静响就打谁,包括前面说到的某首领纳妾,担心被李梁成借口攻击,只能偷偷摸摸进行。
就这三个大招反复用,李成梁在辽东二十年间,真把当地变成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
而部落是真的很惨,越打越穷,有的穷到吃泥巴,没有马,也没有铁器,彻底失去造反工具。
但是这里有一个例外,毕竟只是99%,漏掉那1%,就是建州女真。
为什么是建州女真?
初到辽东,所有强大的落部都是李成梁的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
自然包括建州女真,当时它的头领叫王杲。
这个人用后世话叫‘贱人’,他原本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地主,后来势力壮大,明朝封他当建州卫指挥使。
官位不低,这个人不满意,自封当都督。
王杲的地盘靠近抚顺,明朝允许他跟抚顺做生意,收入很高,但这人不满意,诱杀掉抚顺守将,非要去抢一把。
因为他经常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于是李成梁对他也不满意。
1573年李成梁上任的第三年,跟这个总是对生活不满意的王杲打了一仗。
结果可想而知,跟不会输的人打仗,那不是找死吗?
王杲拼命逃跑,李成梁也是执着的,狂追到底,从建州一直追到海边,王杲束手无策,只能投降。
按猛人的行为方式。
投降?想多!
王杲大部分属下被杀,他本人被送到京城菜市口与老百姓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
表演摘脑袋~
但是,在乱军之中有一个人跑掉,这个人叫阿台,是王杲的儿子,祸乱由此而起。
从战火中逃走的阿台,就像无数电影里的主角,怀揣着对明朝的刻骨仇恨,开始他的二次创业。
经过十年(1573年到1583年)不懈地杀人抢劫,他成功由小土匪变成大强盗,并建立固定营寨,继续与明朝对抗。
对付这种人李成梁习惯性就想杀他全家,不对,是全寨。
但攻寨并不顺利,于是爱思考的李成梁找来两个帮手,实际是帮他带路的向导,算是友军。
两个向导,一个叫尼堪外兰,另一个叫觉昌安(努尔哈赤爷爷)。
这两位都是建州女真当地部落首领,所以李成梁希望他们出面,去找阿台谈判,签个合同之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当然,合同就是用来撕的这句心里话,猛人是不会说的。
总之,得先把人骗出乌龟壳。
在这里,猛人疏忽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两个向导的‘动机’。
同为建州女真,这个两人有着不同动机,不同身份。
总的来说,尼堪外兰是为讨好明军,除掉阿台,他能获得利益。
觉昌安跑过来,目的更单纯,只是为救自己的孙女,阿台是他的孙女婿。
当两人来到城寨下时,不同动机,产生不同行为。
当时‘觉昌安’在城寨墙下道,“尼堪外兰兄弟,我进去劝降,你在外面等着,先不要动手。”
尼堪外兰重重点头,“好的觉昌安兄弟,你一切小心。”
觉昌安不是一个人来的,他带着儿子‘塔克世’一起进城,见到孙女婿阿台,开始游说劝降。
奈何,觉昌安和儿子口才实在是不怎么样,说得口干舌燥,阿台根本不鸟他们。
时间不断流失,等在城外的尼堪外兰开始不耐烦。
但他明白,觉昌安父子还在里面,无论如何不能动手,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成梁的使者来了,只传达一句话:
“为何还未解决?”
得说明的是,这个时期的李成梁对于女真和蒙古各部来说,那威势比皇帝还牛逼,一言定生死,一句话可以抹平一个落部。
对于李成梁而言,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催促。
但落在尼堪外兰耳朵里,则变成不得不完成,泰山压顶似的命令。
于是尼堪外兰打算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至于还在城内劝降的觉昌安,因为动机不同,直接被他忽略。
甚至他可能想,觉昌安死掉更好,同为建州女真,回去抢了他的部落。
心里各种想法一闪而过,尼堪外兰走到城寨边,用高亢声音,开始自己的谈判:
“天朝大军已到,你们已经没有出路,太师(部落人对汉人皇帝以下最高级别称呼)有令:杀掉阿台者,就是此地之主!”
这是一个谎言。
李成梁虽然不守信用,便对于一个小小营寨,打就打了,还犯不着许愿开支票。
但事实证明,人穷志短;也就可能是李太师威望太盛。
尼堪外兰在城寨外面喊完话,城头上的女真人没有思想斗争,也没有进行激烈讨论,直接就有人拎着铁棍、揣着刀片直奔阿台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