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战火里的诗歌恋人(副标题)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当毛熊国的歌声开始的时候,观众都是愣住的。 因为这首歌并不优美。 甚至稍显粗狂。 没有伴奏,只有苍茫的白雪和嘹亮的歌声。 视频上,镜头移动着。 钟楼背后,一位身材壮硕,带着笑容的青年正在劈砍木柴。 准确的说是,劈砍钢琴。 看到这一幕,满场喜欢音乐的观众都皱起了眉头。 焚琴煮鹤,这也太有辱斯文了。 但是更诡异的是,青年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皱着眉头,甚至是脸色难看。 很多男人都在这片广场上劈砍木头。 各种各样的木头。 有橡木桶,有钢琴,有窗户,有顶梁柱。 旁边,排着队的女人和老妇人领取着木柴。 青年高歌着,周围的人却没有响应。 青年高呼:“各位不会唱这首歌吗?都唱起来啊!” 旁边的青年:“得了吧我的彼得罗夫长官,现在哪有力气唱歌。” 镜头拉高。 皑皑白雪下的城市中,每一个广场,都有大量的青年正在集中劈砍各种木头。 冰天雪地之中,老妇人和女孩儿们,排着队领取木头。 镜头拉回这个广场。 一个穿着军服的青年冲了过来:“钢琴,这架钢琴是谁的?” 一个小孩举起手:“我家的!” “算你运气好,你家的钢琴暂时保住了,旁边街有一座房子垮了,今天的木头够用了。” 小男孩儿非常开心的笑了起来:“太好了。” 后面,一个妇女一巴掌拍在了小男孩儿的后脑勺上,差点把小男孩儿打翻过去。 小男孩儿挠着头回过头来。 妇人非常严肃:“波尔金斯基大叔家被敌人炸毁了,你这么开心吗?” 小男孩儿咬着嘴唇。 最开始高歌的青年彼得罗夫上前:“小孩子嘛,不懂事,别在意。” 终于队伍轮到了一个年轻的漂亮姑娘。 姑娘提着篮子。 彼得罗夫往里面放柴火,然后一边笑着:“喀秋莎!”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这个叫做喀秋莎的姑娘皱着眉头:“彼得罗夫先生,已经到了这种时候了,还要开这种玩笑吗?” 彼得罗夫的手顿住了,然后才笑着开口:“我还记得我们曾经有过约定,每一次见到你,我都要喜笑颜开的唱一首《喀秋莎》。” 喀秋莎深吸一口气,递上篮子。 彼得罗夫轻声:“记住了,只有午夜过后,看到时间到了两点,才点燃柴火。” “要不然这点柴火坚持不到最冷的时候。” “千万不要冻着。” 喀秋莎点头。 彼得罗夫:“行吧,快回家去吧,外面冷。” 外面冷,家里也冷。 镜头跟随喀秋莎回到了家里。 喀秋莎家里,几乎已经没有了木制品。 就连地板也撬出来了大半,只有少量的地方还留着地板。 比如餐桌下方。 不过餐桌也不是木头的,而是废墟一样的石头堆成的。 虽然上面放着一块红白格的布,但依旧看得出这是某座房屋倾倒后的废料。 画面往天空移动。 整座城市映入眼帘。 再然后,能看到城市外,大量的帐篷有军人在活动。 屏幕上打出了字幕。 “1941年冬,圣彼得,围城第80天。” 画面切换,广场上,彼得罗夫正在劈砍塌陷房屋的断裂木料。 还是那些人在领取木材。 “1942年春,圣彼得,围城第180天。” 彼得罗夫依旧在吟唱。 依稀可以听见,是《喀秋莎》。 画面再次切换。 这一次,彼得罗夫身上有很多伤痕,他只能看着战友砍木材。 他依旧唱着《喀秋莎》。 “1942年冬,圣彼得,围城第三百八十天。” 画面再一次切换,这一次,排队领取木材的居民少了一半。 但是寒冷更甚了。 所以木材还是那些木材的数量。 而广场周围的房子,已经倾倒了一半以上。 “1943年春,圣彼得,围城第四百八十天。” 画面再次切换。 彼得罗夫失去了左臂,他已经练就了单手劈砍木材的本事。 身边劈柴的小伙儿少了三分之二。 领取木材的人也只剩下三分之一。 彼得罗夫带着笑脸,高唱《喀秋莎》。 周围的人,都带着笑脸,高唱《喀秋莎》。 【令人窒息的围城战争,四百八十天,终于要结束了么?】 【原来,喀秋莎是高歌胜利的歌曲。】 【是这样啊,明白了。】 但是,画面并没有停止。 这一切只不过是苦中作乐罢了。 “1943年夏,圣彼得,围城第六百八十天。” “1943年秋,圣彼得,围城第七百八十天。” “1943年冬,圣彼得,围城第八百八十天。” 这一天,所有人都沉默着。 其实也没有几个人。 广场周围的房屋全部塌陷。 白雪皑皑覆盖住了残垣断壁。 砍柴的小伙儿只剩下当初的十分之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