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崔家堂屋挤了一屋子人,站的、座的、躺的…… 客位座的是:村长、崔家族里堂叔、沈家三舅舅。 崔家十八亩地,六亩上田,十二亩下田。按村里规距理分成四份,两位老人拿小份跟着长房住,等入土,由长房继承。 崔家汉开场就说,家里欠着债,六亩上田,就不分了,我们两老留着,还得慢慢还债。等我们两老去了,谁帮着照顾多,谁家困难,除了给大房的,余下我们在盘算分配。 一头猪、十只鸡你们就孝敬你娘,那是你娘的命。 其它的全部平分三份,每家一份。 众人眼露不屑,大头就是那上好的水田,足有六亩,一亩十二两,换成银子得有七十多两,不换银子,每年的出息,一年都值十多两。 老人们跟着大房,就崔家两老这偏心眼的,那之后定是老大的。 贪心不足蛇吞象,李婆子还不乐意: “不行!二房有能耐借印子印,自然是不稀罕这点子祖产,一亩田都不分。分给你们也是败了祖宗家业,转手就到了收债人手上。我们崔家可不兴败家的。” “可是,没有田地,我们二房怎么活啊。”沈氏嗫嚅着,欲言又止。 ”爹娘是不管我们死活了?“ 躺在板子上的崔田柱发出嘶哑声音,每一个字都很艰难才说出口,可是已经说出了口,那却是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崔老汉、李婆子心口。 两老扭过头,神色极其不自然,狠着心不去看崔田柱。大清早的,老大就过来说了,县学给宏才评的是优,开春后,就举荐宏才乡试。 宏才将来要光耀门眉,宏才有大才,在往上襄州城和盛京。 家里的家产,要为宏才打算,等崔家以后是官家,来在补贴着老二、老三。 对,不能让老二给拖累了! 沈氏悲声:“当家的!” 众人寂静。 少安抽泣的童言童语:“按村子里的规距,分成四份,按理我们家可分得四亩下田一亩上田。我们家不要了,都给爷爷奶奶养老。” 李婆子抢先道:“小兔崽子,是奶奶错看你了,还是你有良心。嗯,那就这样。” 沈氏抱住少安,又舍不得打骂:“少安,你住口!” 崔老汉暗自点头,正合自己意,但面子上还需过得去: “少安是二房长子,这孩子虽小,但历来懂事。老二家的,你爹娘难呀,家里还欠着一百两银子,实在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