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再听到您读的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阴阳两隔,我瞬间泪崩。” “如果有一天那件事发生了…我真的,真的…会受不了。” 斯琴高娃不知道,洛一明从小就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 她起码比洛一明幸运,她的整个童年是完整的。 洛一明看上去那么坚毅,不敢想象,洛一明度过了什么样的童年。 “孩子,你也很坚强。” “也许吧。写给妈妈的散文,您读的真好,因为您的真情流露,丝丝入扣泪不止,我感觉文章活了。” “这就是我们朗读者想要看到的。能够制作这样一档节目,我只是希望,我们的朗读,能够给大家带去一些感触和启发,能够我们捡起快要丢失的东西。” “我相信高娃老师您今天的朗读让我们会为自己的父母去做一点什么,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节目的一点点的作用吧。” “我们再一次谢谢高娃老师。” 感动,感慨,想念,洛一明节目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董青这个时候也回到了舞台上。 她还幸运自己的父母都还在,她也想到了小的时候,爸爸逼着她读唐诗宋词,逼着她学习。 那时候,她很叛逆,她会冲撞父母。 但斯琴高娃老师的分享,让她明白了,爸爸妈妈,从来都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她们从来都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 “董青,来分享你的朗读吧,把你最喜欢的书推荐给观众朋友们,让全民爱上朗读,爱上我们即将忘却的艺术和文化。” 与前世的朗读者不同,这一世的朗读者,洛一明加入的就是董青和自己,分享朗读,分享书籍给大家的这样一个环节。 董青选择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第一期的节目,在董青的朗读声中慢慢落下帷幕,剪辑之后45分钟的节目时长,很精练,但是洛一明觉得每一期的内容,用两个文章表达已经足够了。 他不觉得,朗读者非要在堆砌其他的嘉宾来延长节目时长。 他要做的,恰恰是把朗读,把每一期的嘉宾和书籍突出出来,更深刻的挖掘嘉宾内心世界,更好的宣传一本书籍,这才是朗读者的真正含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