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墨巧司(下)-《重生朱棣之子》


    第(3/3)页

    朱高煦认为,墨巧司完全可以尝试着跳过有线电报,直接研发简易的无线电报。

    虽然有线电相较于无线电更简单、易操作、好实现,但其远距离传输涉及到的问题太多。

    以大明目前的科技水平,制造铁丝、铜丝已经成为了现实,并且提炼杜仲胶也不是太难的事。

    但电缆线胶皮里包裹的是铜,很可能白天刚架好线,夜里就被人偷割了。

    当然,解决此事也不难,朝廷立法严禁偷盗电缆线,并派兵沿线驻守即可。

    虽说架设电线杆会牵扯到土地征用,但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可日后一旦有国外的学者来到大明境内,发现道路两边架起的电线杆之后,总归会发现天朝上国进行远距离通讯的秘密。

    而与有线电相比而言,无线电的电台体积小,携带与隐藏都相对更容易。

    朱高煦认为,有朝廷严苛的保密条例压着,以及锦衣卫密探的侦查能力,大明在未来想实现对无线电技术的长期保密并非难事。

    只要能持续领先泰西诸国数百年,朱高煦相信,未来的大明必会比现在更加强大。

    到时候,大明与泰西诸国的战斗力代差,一定会越来越大,甚至会永远把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身后。

    历史上,进入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发展出现层次性特征,每一次科技突破都带动生产力的“阶跃”式提升。

    此种情况反映在军事领域,即导致战斗型舰船、火器等武器出现一代一代向前递进的断代性发展,从而使先进战斗力与落后战斗力之间的“代差”更加明显。

    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战斗力形成了代差,那么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将再也起不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就像历史上的列强入侵大清朝一样,后者毫无反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而世上一切会导致国与国之间战斗力出现代差的发明创造,在其真正投入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之后,迟早会被竞争对手逆向推演出其原理,从而实现技术复制。

    大明若想长久的对泰西诸国拥有压倒性的战斗力代差,唯有不断攀升科技树这一条路可走。

    可容纳数千人同时进行分类实验的墨巧司,就是朱高煦集众人之力,攀升科技树的最佳阶梯。

    毕竟,在提升科技水平方面,华夏古人缺的从来不是智慧,而是方向与动力,也就是当朝者的政策导向。

    朱高煦相信,集众人之智慧,在他的大方向指引下,经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数以千次、万次、十万次乃至百万次的各类实验后,应该能把大明科技推到一鸦英国的水平。

    未来,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必将成为现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