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世风日下-《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虽然他算不上英雄,但他的矢志不渝值得后人尊敬。

    之所以后世之人对方孝孺的评价不太高,主要在于他的死牵连了八百多名无辜的人。

    原本朱棣不想杀方孝孺,奈何方孝孺一而再再而三的激怒朱棣,这才致使朱棣下定决心要杀方孝孺。

    方孝孺可以不为他个人考虑,毕竟他已抱着必死之心,但他的家人和朋友呢?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他的家人、学生、朋友大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往往只想平安的活下去,不一定乐意做以身殉国的忠烈之辈。

    因为皇家的权力争斗,跟他们这些普通人没太大关系。

    燕王朱棣靖难获取帝位和一般的朝代亡国不同。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靖难算是朱明皇家的内部斗争,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皇家的人谁做皇帝都一样。

    实际上,靖难成功之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允炆根本无法和朱棣相比,朱棣做皇帝对大明更为有利。

    如果方孝孺不意气用事,他完全可以拒绝为朱棣写登极诏书,甚至直接拒绝觐见朱棣,而选择一人自杀为朱允炆尽忠。

    这样不仅不会直接激怒朱棣,更可以为他的家人、朋友、学生等八百多名无辜的人谋得生路。

    因为朱棣和朱元璋不一样,只要建文旧臣选择臣服,朱棣并不会有意再为难他们,比如解缙、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名臣,都先后选择了归顺,也得到了重用。

    那些默默自杀为朱允炆尽忠的大臣,朱棣并没有残害他们的家人,比如解缙、胡广的同乡王艮。

    “真理越辩越明,开海究竟是对是错,我觉得咱们不能只凭个人好恶来评价,方博士以为如何?”

    朱高煦想到了一个影响方孝孺思想的妙招。

    方孝孺道:“殿下言之有理。”

    “我欲召集书院所有学子,就在正心殿前广场举办一场辩论大会,论一论开海的利与弊,两位博士意下如何?”

    朱高煦环视梅殷、方孝孺两人,沉声问道。

    “全凭殿下差遣。”

    方、梅二人躬身道。

    “既如此,我给两位两刻钟的时间进行安排。”

    朱高煦从袖袋之中掏出一块怀表,与方孝孺、梅殷对了一下表,道:“现在是申初五分(下午三点五分),等到申初四十分,我会准时参会。”

    墨巧司奉朱高煦之命,研究数年才发明出来的机械钟表,虽然看起来与后世常见的钟表类似,但两者间却有着极大的区别。

    这种机械钟表,表盘上是二十四小时制,没有秒针,只有时针与分针。

    表盘中最短的是时针,略长的是分针,像后世一样一直在走的秒针被隐藏在了表盘下面。

    由于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即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后世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所以朱高煦按照这个标准,将一昼夜定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每部分平分为六十分。

    目前,机械钟表盘上的分针走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半个时辰。

    而时针走一圈,即为十二个时辰。

    因为一个时辰有八刻的常识未变,故而随着机械钟表的问世之后,逐渐出现了一刻钟等于十五分的叫法。

    眼下是申初五分,申初四十分即为两刻钟之后,方孝孺、梅殷都能听懂。

    方、梅二人的怀表,乃是朱高煦之前给予的赏赐之物。

    他们俩见朱高煦对表,也先后拿出各自的怀表,低头看了一眼时间。

    “是。”

    两人见时辰无异,便齐声道。

    天黑以后。

    秦淮河畔。

    “你好坏哦,别摸奴家呀!”

    “哦,嗯,讨厌,好痒啊!别挠奴家嘛!”

    “客官,来玩啊!来嘛,别走嘛!”

    “几位客官,里面请,今天又来了几个新姑娘。”

    方孝孺疾步走过怡红院的门口,听着院内传出来的狎昵之声,气急败坏的捂住了耳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