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朱棣决定迁都-《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顾佐躬身出列道。

    朱棣道:“你此次巡视山东,法办了一批民怨极大的地方官,让山东地方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在民间树立了极好的口碑,朕很欣慰。吏部听旨,着升顾佐任山东布政使,即日上任。”

    “臣吏部尚书张紞领旨。”

    张紞急忙出列,躬身作揖道。

    “臣顾佐叩谢圣恩!”

    顾佐跪下叩首道。

    待处理这些事情之后,朱棣朗声问道:“谁还有事要奏?”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躬身出列道:“禀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说。”

    朱棣点头道。

    “陛下,数日前,锦衣卫协同泉州官兵,破获了一起重大的军械买卖案,有人与倭寇暗中勾结,倒卖军械。”

    蒋瓛恭声禀告道:“锦衣卫在双方交接过程中,抓获倭寇三十人,斩首七人,缴获三眼火铳三十支,燧发火铳五百支。”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嗡”的一声,仿佛炸了锅。

    群臣议论纷纷。

    “这可是死罪。”

    “谁有这么大胆子敢走私军械?”

    “贩卖军械本该处死,勾结外夷,更是罪加一等。不管是谁,犯了此等大罪,怕是不会有下场。”

    “那可不一定,能接触到军械的,除了军中之人,恐怕也就剩下勋臣与宗王了。陛下贤德,估计会从轻发落。”

    “……”

    “肃静!”

    李兴在朱棣的眼神示意下,高呼了一声。

    堂上的一众王公大臣顿时噤声。

    朱棣很满意堂上众人的反应,遂朗声道:“对于此事,众卿觉得该如何办?”

    这种走私军械的大案是瞒不住的,何况蒋瓛率领了一百多名锦衣卫前往泉州,就算他们故意隐藏行踪,也瞒不了太久,所以朱棣在得知此事缘由后,并不打算瞒着文武百官。

    六部尚书等堂上高官虽没有提前收到消息,但个个聪明绝顶,转念一想,就明白此事不是他们能插手的,因此皆不愿多言。

    “陛下,太祖皇帝昔年所定的《大明律》中的《兵律篇》有言:‘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丝绢、丝锦、私出外境货卖者,杖一百,所有货物充入官府。若将人口、军械私出外境者处以绞刑。’”

    御史桂湛躬身出列道:“陛下,泉州一事,极为重大,请陛下下旨严加追查,不可让首恶及协从者漏网,当使天下人以此为戒。”

    “陛下,微臣愿意请缨,担此重任。”

    大理寺卿吕震躬身出列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应该交给刑部、兵部及锦衣卫合力彻查。”

    桂湛恭声道。

    “泉州命案,震惊朝野,此事到现在还是迷雾重重,众说纷纭。究竟是真的发生了私通倭寇的大案,还是仅仅偶发于市井交易之争斗,水落石出之后,才好定夺。”

    朱棣沉默片刻后,高声道:“拟旨,泉州命案交于太子彻查处置,内阁众侍从顾问协助太子办理此事。”

    “儿臣遵旨。”

    朱高煦躬身行礼道。

    “臣等遵旨。”

    以方孝孺为首的一众内阁顾问作揖行礼道。

    两个时辰后。

    天界寺。

    后山腰上的一座凉亭下。

    “你这和尚,耳朵聋了吗?朕说了半天,你都没听见?”

    朱棣端坐在石凳之上,望着对面不发一言的姚广孝,故作生气道。

    姚广孝手持佛珠,温声道:“贫僧做陛下的一个出气筒足矣,陛下让太子来办这件事,自有陛下的道理。”

    朱棣感叹道:“一段时间没来拜会少师,朕心中想什么,你还是都能猜得出来。”

    “陛下,此事怕不会就此了结,不如让高燧老老实实在泉州待着,闭门思过,就不要进京了。”

    姚广孝沉思片刻,把手中佛珠收起,抚着银须道。

    “少师觉得,太子会如何处置此事?”朱棣问道。

    姚广孝道:“太子极类陛下,心思也不难猜,他大概会效法‘吴郡王故事’,责令高燧禁足府邸。”

    朱棣微微一笑,捡起一枚棋子,问道:“少师,来,可有兴致下一局?”

    “陛下有兴致,老衲就有兴致。”

    姚广孝抚须道。

    “算了,算了!”

    朱棣把棋子一丢,当即起身,负手而立道:“朕这辈子,最羡慕的就是你这大和尚,划出道来让他人走,自个躲一边清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