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此乃地球仪-《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朱棣十分满意郑和的表现,抬手虚按道。

    待郑和坐下后,他接着道:“郑和,朕此次召你来,其实是要与你商议朝廷第二次出海巡洋之事。”

    “请陛下示下。”郑和恭声道。

    朱棣道:“近几日,天象演示室成为了七日贸易市场之后,仅次于百兽园的热闹之地,演示室内轮番演示日月之食的天象,让京城百姓大开眼界。设置天象演示室一事,成就了我大明史无前例的教化黎庶之举。”

    “过去,不明真相的人往往把天象与神异之事扯到一起,试图通过解读天象之义来操作人心,擅弄权力,实在是可恶至极。如今天象演示室,彻底打破了那些人的幻想。”

    “可即便如此,总有人认为梅博士做的天象演示仪不对,他们固执的认为大地不该是个球。”

    朱棣说到这里,望着郑和道:“郑和,朕打算这第二次出海巡洋,再给你加一个任务,那便是率领船队一直向西!若我等脚下踩着的大地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球体,那么你率领的船队一直向西之后,最终会绕一圈,从东洋返回大明!”

    “陛下,若大地果真是一个巨球,那臣率领船队绕巨球航行一圈,岂不是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率领船队完成绕大地航行一圈的人?此功劳太大,臣不敢奉命。”

    郑和听了朱棣的打算,首先想到的不是在环球航行途中遇到的困难,而是他若完成了环球航行之伟大壮举,会引发很多问题。

    一方面,完成此壮举会极大的增加他的名望,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此等名望对一个宦官来说,太大了,大到了史无前例,他怕经受不住。

    另一方面,完成此壮举乃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功,届时朱棣该如何封赏他?

    若他不是宦官,封个侯爵倒也合情合理,实至名归。

    可他终究是个宦官!

    太祖皇帝可是树立铁牌规定宦官不得干政,若朱棣论功封他为侯,此例一开,将会对后世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若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倒也罢了,反之若引发祸乱,那朱棣与他就成了祸害大明王朝的千古罪人!

    “郑和,此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朕不交给你,还能交给谁?”

    朱棣自然明白郑和的顾虑在何处,可他确实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做这件事,而郑和是他看着长大的,郑和对他的忠心,那是无须怀疑的,因此他不打算瞒着郑和,反而直言相告。

    “陛下,臣不是担心自身安危,而是臣不能让陛下在将来难做。”

    郑和抱拳道:“请陛下明察。”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就在此时,宦官李兴躬身入殿,作揖恭声道。

    “来的正好,传太子进来。”

    朱棣点头道。

    “儿臣拜见父皇。”

    朱高煦入殿之后,鞠躬行礼道。

    “免礼。”

    朱棣抬手指着御桌下方第一把交椅道:“来,到这边坐下。”

    “微臣见过太子殿下。”

    郑和立即起身,朝着向御案边走去的朱高煦行礼道。

    朱高煦微微扭头,向郑和点头示意。

    待朱高煦坐下之后,郑和把刚才与朱棣商讨的事大略说了一遍,然后恭声道:“臣请太子殿下劝一劝陛下。”

    “郑和,若你果真率领船队完成绕大地航行一圈的伟大壮举,倒不会出现没法封赏的局面。”

    朱高煦郑重其事的说道:“你之前出过海,试想一下,我为何这般说?”

    朱棣闻言,大感好奇,遂向郑和望去,朗声道:“郑和,你说说看?”

    “陛下,太子殿下,臣想了想,觉得完成这件绕大地航行一圈的壮举,恐怕不会一帆风顺。毕竟海上气候变幻莫测,突遇暴风雨是常有的事,若要绕大地航行一圈,恐怕折损的官兵与水手不在少数,而微臣能不能活着回来,估计还得另说。”

    郑和是个明白人,当即就领悟了朱高煦的言外之意,于是做了一番回答。

    “即便臣侥幸活着回来,完成了绕大地航行一圈的壮举,但那些被臣派出去探索航线而折损在海上的官兵,却终归回不来了,而这些人的死都是臣指挥失误所造成。届时,臣虽有功,却也有过。如何奖罚,皆在陛下一念之间。”

    朱棣抚须道:“这个确实符合实际情况,既如此,郑和,率领船队绕大地航行一圈的任务,朕就交给你了。”

    “微臣领旨。”

    郑和立即作揖行礼道。

    朱棣顿了顿,看向朱高煦道:“太子,你此次来见朕,所为何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