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林主任近来很高兴,上次这么高兴还是把路遥那个刺头给开了的时候,为此,还特地开了瓶茅台庆祝。 诚然,这个人的确有这么几分才气。 可谁见过哪家员工隔三岔五请假外出,稍有不顺就拖稿欠稿的员工,这种懈怠的歪风邪气,早就应该清除。 可这个姓路的去了科教频道仍旧不安分,搞出个什么走进科学,对广播站这边的打击不小。 近来又听说去搞了个什么直播,果然,还是那个熟悉的路遥,依旧是这么不务正业。 幸好,他这边已经找到了应对措施。 林主任仔细分析过,《路遥夜话》之所以能做大,凭靠的不止是路遥的原稿,还有他现场直播时那神乎其神的演技。 一旦开始,观众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所以光是换掉他这个主持人,即便真的拿着原稿上去,做不到他那般随机应变,效果也自然会大打折扣。 林主任跟王阳讨论了许久,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从源头处做出变革。 摒弃掉路遥原来的稿件,再从一些小有名气的灵异类作家那里买断收稿,约稿,拿到成品后让王阳事先演练。 一遍两遍不够,就练上个几十遍。 不必完全达到路遥直播时的效果,一些音效、画外音再提前准备好,在适时播放,同样能起到效果。 果然,在第一期更换原稿试水以后,《路遥夜话》收听率迅速回暖,从跌破十开始呈上升趋势。 仅凭三期,一个小系列收听率迅速达到了十五,已经做到了路遥在时跟他基本持平的好成绩。 尽管达不到以往巅峰,可胜在产量大,基本上一周能做个两至三期,效率极高,终于稳定住了一批观众。 就在昨天,收视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十五。 林主任很清楚,这是节目的另外一批观众的加入,以往观众太过惯着路遥,才让他的臭毛病越来越多。 事实证明,除了极少数的铁粉外,大部分听众更认作品,只要作品质量合格,产量令人满意,便立刻改换阵营。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没这么多讲究。 他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一般的作家没有平台、资源,也就带不来流量,想出版更是做梦。 而他们这边已经有了现成的有声节目,自带流量,再加上稳定的作品供给,只要把买断的原稿带来把有声版权再卖给那几个有声读物公司,反手又能赚上不少。 实施这种商业模式后,无论是作家方、节目方还是平台方,都有利可图,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平衡。 要说是谁亏了,恐怕也只有离开的路遥。 毕竟节目的初始流量都是他一点一点打拼起来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