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肺腑之言-《旺夫小田妻》
第(1/3)页
王府外书房。
王若凌得到崔维桢赠予的《仕女图》,奉若珍宝地仔细品赏,足足有小半个时辰才恋恋不舍地收回视线,落在耐性等候在一旁的崔维桢身上。
“我记得这幅画是你爹的珍藏,后来被周大人借走,我曾几次开口向他讨要观赏,他都小气地拒绝了,现在还愿意还回来给你,足见人品高尚。”
他把《仕女图》装回匣子推过来,“君子不夺人所好,这幅画是你爹的心爱之物,你留下来当个念想吧。”
崔维桢没接,“宝剑赠英雄,名画配名士,学生不懂欣赏画圣之作,留下手中也是明珠蒙尘,还不如送给老师您这个伯乐。”
王若凌实在是喜欢,又盛情难却,最后还是红着脸收下了,不过他也没有白手东西,在得知崔维桢考中解元后就已经替他谋划了。
在此之前,他还是问了崔维桢的意见,“明年二月便是会试,你有什么打算?”
崔维桢恭敬道,“学生打算明年下场,不知老师有何建议?”
“可以去国子监一读。”
国子监学额300人,学生大部分是贵族子弟,他们大都是权贵后代,或是各大高门子弟,或是家有爵位,是名副其实的权二代。偶尔也有低评级的官位受皇帝赏识,荫庇子弟,赐予儿子进去国子监就学。
这些学生被称为名为监生,只要成功毕业,就能无需科举就后补官员,与正经科举出身的清流不同的是,监生出身的官员想要晋升三品以上都很困难,因此只需子弟出息,权贵家族还是会让他们正儿八经地考科举的。
王若凌的儿子就是一例,他的儿子王钰旋与崔维桢同年,今年也是要下场考试的。
崔维桢少时也曾在国子监就读,虽然崔世昌已经去世,但他的学籍还是保留的,王若琳疏通一下关系,让他继续回去读书便不成问题。
他嘱咐道,“距离会试只有几个月的功夫,并不期待你进去能学多少知识,你进去是收集信息的。今年会试考题,国子监祭酒和几个经学博士,都有可能被皇上选去出题,你进去好好听他们授课,若有所得,就能比旁人多几分先机了。”
这番算是肺腑之言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