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子承父志-《旺夫小田妻》
第(2/3)页
“只需上衙当值便可,无需准备。”
崔维桢摇头,“放心吧,前几天我去拜访老师,老师已经有交代,无需担忧。”
那倒也是,虽说王钰旋和崔维桢只是塑料师兄弟情,王学政作为老师的,对崔维桢还是不错的,官场上的提点少不了。再加上有周训庭他爹、大、理寺卿的关照,应该没有谁不长眼欺负他。
事实上,叶蓁蓁是真的想多了。
崔维桢作为备受圣宠的今科状元,在上衙的第一天,就得到面圣的机会,这可是其他人都没有的殊荣,仅凭他御书房行走的身份,随时都可以面圣,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招惹他。
就算是之前和他闹了不愉快的凌晨宇——苏映如的夫郎,见了他也是笑脸相迎,不敢露出半点怨怼之色。说来也是,他的老丈人苏崇德已死,他一个没了倚仗的翰林院编修,自然是不敢再招惹赫赫有名的世家公子。
是的,崔维桢只在小范围内传播的身份,在今日上朝后,终于广为人知了——原因无他,宣武帝在早朝时追忆已故的肱股之臣崔世昌,满朝文武大臣才知道,原来新科状元崔维桢,是当年礼部尚书独子,清河崔、氏族人。
子肖其父,子承父志。
宣武帝如此夸奖,让不少人心里都活络开了。
官场老油条最擅长的是揣摩圣意,皇帝简单的一句话都能让一群人揣摩出百八十条信息来,不少人都觉得,皇帝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夸奖崔维桢那么简单。
虽然开朝以来,连中三元的只有崔家父子两人,也算是一段佳话,但远远不值得皇帝在大朝会上夸奖,所以说,重点不是子肖其父,而是子承父志。
子承父志!
这分明是陛下要重用崔维桢的信号!不少老臣想起多年前,若是崔世昌没有因病亡故的话,陛下是打算把他平调入户部的。
户部……
什么事值得让陛下把心腹安排进户部呢?联想到年前苏崇德一案,已经呼之欲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