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节 血的警示-《巡狩江山》


    第(3/3)页

    张奇峰根本不给他机会,历都城兵马与撤退的朝堂大军胶着在一起,疯狂的冲向了对方的步兵战阵。

    徐大铎一看不好,一咬牙关高声喊道,“快,放箭!”

    步战营统领有点傻了,双方人马胶着在一起,这让他们往哪里射。战机一瞬间稍纵即逝,就在步战营统领发呆的工夫,大批战马奔袭过来。这一下,步战营算倒了霉了,连他们自己人只顾着逃命,慌乱之中踏入了阵营。

    大军作战最怕的就是这种盲目慌乱,一旦形成大面积溃败,只能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历都城兵马,如死神一般收割着生命。虽然彼此流淌的都是大夏民族的血脉,但面对敌人他们从不手软。

    徐大铎一看无力再组织有效反击,悲愤之中,只好在亲兵的保护之下向回逃离。他不敢逃进凤鸾郡,小小的郡城只有一个象征性的城门,周边连个像样的城墙都没有,进去也是等死。更何况,郡城不设立兵站,根本无法阻挡身后追兵。

    徐大铎一路向东逃窜,他觉得只要过了凤鸾郡,对方应该不会再继续追逐。毕竟一直追下去,对历都城兵马非常不利。万一身后朝堂主力大军赶到,他们这点人马将是自投罗网。

    徐大铎越过凤鸾郡,刚拐过山道,前面的骑兵忽然传出惊声尖叫。徐大铎定睛一看,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前方不到三箭之地,一排排兵卫整齐列阵。从铠甲和战旗上,明显的是历都城兵马。

    追逐中的张奇峰看到周武大军阻挡了去路,当即高声喊道,“许将军,下马投降饶你不死。”

    张奇峰对徐大铎有点好感,并不想让他战死沙场。不过他的喊话,顿时让徐大铎羞愧难当。身为战将,宁可战死也不想成为俘虏。

    “兄弟们,冲过去!”

    徐大铎肩甲上的鲜血染红了战袍,面对周武大军凛冽的战阵,打马向前冲了过去。

    周武这两万人马都是步战兵,一排排兵卫手中长弓对准了前方。看到溃败中的朝堂大军杀过来,周武大手一挥。

    “射!”

    嗖嗖嗖~一排排箭雨射向了前方。张奇峰无奈的拉住了战马,他知道这些溃兵,根本就冲不开周武的战阵。

    一战下来,朝堂大军前锋大将军徐大铎战死,五万兵马死伤无数。除了四下逃散的兵卫,张奇峰俘获近三千俘虏。不过他没有把这些俘虏押往历都城,而是让这些人带着徐大铎的尸首返回主力大营。

    战事过后,周武所带的两万人马很快消失在山林之中。张奇峰也带着本部兵马,快速返回历都城。

    西去的官道之上,马如正看着溃败而归的残兵败将,得知战况之后不禁勃然变色。他没想到五万前锋营兵马,居然像是被人割韭菜一样迅速绞杀。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从西宁战场上下来的老兵,徐大铎更是经验丰富的老将。

    马如正眉头紧锁,他早就知晓历都城兵马厉害,但没想到厉害到如此程度。看来,他要重新评估历都城的战斗力。对方能击溃韩平子几十万大军,绝非浪得虚名。

    马如正一招手,喊来文书官,“拟奏,上报朝堂,历都城段琅心怀叵测背叛大夏,于凤鸾郡埋伏七万兵马突袭我前锋营大军。我军将士奋勇拼杀,怎奈陷于埋伏之中,将军徐大铎战损,前锋营损失~三万余人。臣恳请吾皇昭告天下,讨伐逆贼段琅,为我大夏将士讨还血债!”

    文书官快速写好了上表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都。凤鸾郡一战,正式拉开了历都城与朝堂内战的序幕。虽说双方早已心知肚明,但这一战依然震撼了朝堂。

    德隆帝身子微颤,马如正上表的同时,他也收到军中监天院府探的密报。看着伤亡的实际人马,更让德隆心悸的是,两份奏折上都没有历都城战损的数字。这只能说明,马如正的前锋营在历都城兵马面前,不堪一击。

    德隆双手颤抖不禁有些失神,他熟悉历都城的做派,知道这是段琅给他的一个警示。难道说,这大夏之中真的没有能对抗历都城的兵马了吗?德隆的内心产生了惧怕,但箭已出弦覆水难收,他只能咬牙坚持下去。这场大战过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德隆已经没有了退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