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挖个大坑,埋了吧!-《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第(2/3)页

    庆阳府的董志塬、平凉府的泾川河,自古以来都是所谓的粮仓。

    百姓人心目中,小麦才是粮食。

    其他的玩意,都是骗人的。

    所以,茅元仪不得不将所有田地,分为甲乙丙三等,强行推广番薯和玉米。

    其中,甲等良田,让老百姓继续种植小麦;乙等、丙等土地,则必须种植番薯和玉米。

    山地种番薯,沟坝河谷地,全面推广玉米。

    他们以卫、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小旗为编制序列,实行层级管理,分赴延安、庆阳、平凉三府,一边加强训练,一边动员、组织老百姓春耕抢种。

    十名兵卒为一小旗,五小旗为一总旗,两个总旗、百余人组成一百户所;

    十个百户所组成一千户所,长官为千户;

    五个千户所,组成一卫,也就是五千六百人左右。

    遵从草包皇帝朱由检的建议,茅元仪给每一卫所、千户所、百户所和总旗,都派驻两名长官。

    两名长官,不分正副职级。

    其中,一名主要负责带兵打仗、训练兵卒、帮助老百姓开荒种地等事宜。

    另一名长官,则专门负责后勤给养、思想建设、协调和管理地方等事务。

    一句话,一名管打仗,一名管生活。

    这个时候,当老师的优势便渐渐凸显出来了,两百多名知根知底、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这支队伍的核心骨干。

    茅元仪稳坐董志塬上,种种田,读读书,偶尔派兵撩拨一下洪承畴,日子过的悠闲而充实。

    有时候,他也会感叹一句:到底是皇帝造反!

    在朱由检的密旨下,大明工程局、大明学堂都有一批人潜入陕甘,兴修水利,指导农耕,修筑各种秘密堡垒。

    到底是专业人才,短短的一个月内,三府之地就发生大变样。

    当然,主要是面貌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些泥腿子看上去老实巴交的,见了生人就忍不住缩手缩脚,穿的破破烂烂的,简直就是一群叫花子,给人的感觉是又懒又笨。

    可是,自打大家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每一个人,恨不得半夜起来去犁地的精神头,让茅元仪也感到吃惊。

    同时,更是心生怜悯。

    这,便是大明朝的百姓人家啊。

    活着,很卑微,只为一口饭吃。

    可就算是此等卑微的要求,却在豪门世族、各级官吏、三饷、杂税的层层压榨下,都难以得到保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