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官当久了,就不是人了-《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第(3/3)页

    茅元仪点头,也叹一口气,道:“大面积的良田被弃耕,这不是洪承畴的错,而是朝廷的错。”

    “尤其是…皇帝的错。”

    他说的是心里话。

    因为,草包皇帝不是说过,要在开春的时候,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番薯、玉米的种植吗?

    而且,前期工作已做的差不多了,光是发配老朱家的那些蠹虫,朝廷就收回良田两千六百万亩以上。

    清明已过,眼看着就要到谷雨了,朝廷怎么还不开始大面积耕种呢?

    难道,草包皇帝那边有什么新的变化?

    “当今万岁爷还是不错的,”老夫人略一沉吟,说道:“就拿去年冬天的赈灾来说,听说他一口气卖掉了一百多顶乌纱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一口饭吃。

    就凭这一点,他就是个好皇上。

    我曾几次告诫我儿,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问题大过天,他也听进去了一些,却又没什么办法,只能在没人的时候唉声叹气。”

    老夫人话说的很委婉,同时,似乎也在向茅元仪暗示,自己的儿子洪承畴本质上还算不错,并非一味残暴、昏聩无能。

    茅元仪心领神会。

    他也没想着要把洪承畴怎么样,不过是先接他老娘去董志塬上住一段时间,让她亲眼看看,把田地分给老百姓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神奇变化。

    因为,他早已打听清楚,眼前这位老夫人,为人极为端雅、刚直,对儿子洪承畴的影响十分巨大。

    而洪承畴本人呢,也是大明官场上声名颇佳的大孝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

    茅元仪是兵家,最讲究的,便是不动刀枪而大获全胜。

    “老夫人,我接您去董志塬上住一段时间,顺便给您老人家也分二亩田地,如何?”

    “我种的那几亩小麦,长势喜人呐。”

    茅元仪望着窗外,似笑非笑的说道。

    “老身种小麦不在行,不过,会种豆子,”老夫人微微颔首,笑道:“而且,还会做豆干。”

    “等你抓到我儿洪承畴,便将他送过来,让他帮自己的老娘,再做几年的豆干吧。

    这人呢,当官时间一久,就不是人了。”

    茅元仪轻笑一声,道:“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