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我愿意第一个吃螃蟹!-《重启黄金年代》


    第(2/3)页

    而在九六年到九七年之间,第一批第二批上市的国营企业百分之八十都扑街的时候,李宪现在提出的这个观点,其实就被国内的诸多经济学家广泛的提了出来。

    其中就包括人民日报的观察员凌志军,经济学家张维迎,以及港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梁定邦等经济学领域的“少壮派”。

    而在紧随其后的“抓大放小,国进民退”,国营企业大改造这个......席卷了千万人的下岗潮的主要诱因事件中,这种模式除了粗暴的破产重组之外,也被部分运用到了民间资本针对上市企业的并购之中。

    只不过那个时候,企图通过资本市场并购国企的民间资本运气实在是不咋地。

    九七年.......索罗斯大魔王席卷亚洲,企图在资本市场搞事情的,基本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欢欢喜喜入市,想要用股市的资本来完成对国企的并购,可出最后........只能在祖国江山不管你什么道理就一片绿之下,溜溜光光连底裤都不剩的离开。

    命运多牟的中国股市,并没有给这种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改造方案以机会。

    或者说这种本应该可以的模式,没有在正确的时间,被一个正确的人,提出来。

    现在,李宪说了。

    “嘶!”

    听李宪说完,岳之峰和夏光远陷入到了沉默之中。就像是夏光远之前所说的,中国经济方面的而事情,从来就不单纯的是经济领域的事情,更是需要站在更高的政治层面去考虑。

    可是周叔连,却双眼一亮,直接吸了口冷气!

    李宪的方法,说实话并不复杂。

    其性质,就如同是一道“证明A=B”代数题目,在标准的“因为A等于C,B等于C,所以A=B”的解答过程之内,加入一给条件,变成了“因为A+B等于2C,又因2A=2C,2B=2C,所以2A=2B,所以A=B”一样——拐了个玩儿,换了种算法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