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崇祯大字典-《明末汉之魂》
第(2/3)页
郑国昌道:“我看行,翰林院舞文弄墨的人才济济,有闲工夫的不知凡几。能够在如此巨著上留名,不知道多少读书人趋之若鹜,况且你还给银子?
清流们穷得很,鸿胪寺、翰林院、礼部在熬资历的两榜进士何其多也,有如此好事肯定会被追捧。”
徐光启道:“老夫不管其他人干不干,反正老夫要做编纂‘崇祯大字典’的主编之一。况且老夫还对西夷字母有些了解,学汉语拼音应该容易入门。”
第二天,翰林院迎来了两位阁老和东平侯。
在一百多博学鸿儒挑剔的眼神注视下,黄汉在偏厅里黄义、顾吉祥、王瑸几个亲卫支起的一块大黑板上笔走龙蛇。
黑板白字明摆着,可是所有的博学鸿儒都不明所以,因为他们根本看不懂黄汉写了什么,但是人人都意识到那不是鬼画符,应该是一段文字。
徐光启捻须笑道:“东平侯,你不要卖关子了,给大家讲讲这汉语拼音的妙处吧。”
黄汉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这些字母乃是西夷文字,本爵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注音方法,本爵写下的乃是怒发冲冠,凭栏处……”
接下来黄汉每拼读一个字就写下来,果然是岳武穆的满江红。
即便文人相轻,此时也没有人贸然出头挑毛病,因为还没有人能够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不知道借用西夷文字给汉子注音结果如何。
徐光启拿出黄汉已经编写的几十页“崇祯大字典”草稿给众人传阅,告诉大家东平侯投资并且担任主编之一。
集群策群力编纂一本能够惠及大明一千余万识字之人的工具书,现在需要编辑若干。
不仅仅参与编纂的所有人每个月都会有五两银子的润笔费,还会在这本即将风靡天下的工具书上留下姓名。
大明的俸禄很低,一个正七品县太爷的月收入也不足五两银子,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从六品的史官修撰,正七品编修,从七品检讨和不入流的庶吉士太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