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横刀自尽-《明末汉之魂》


    第(2/3)页

    远在京师的黄汉得到祖大寿终于成为了大汉奸的消息毫不震惊,他知道该来的终究要来,祖大寿投降建奴有利于“红旗军”从今往后整个辽西和辽南都是自己的势力范围。

    以后几年,大明朝廷的辽饷再也不会养白眼狼,养那些历史上参与屠杀汉民的刽子手。

    黄汉在京师做学问,每天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课、编书忙忙碌碌,成百上千士大夫都瞧在眼里。

    这时选择低调、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得到了良好体现,虽然诸多文官武将认为祖大寿变节东平侯难推其咎,但是没有人揪住不放。

    不少清流士大夫还振振有词,他们避重就轻强调祖大寿反叛后,宁远兵马没有消极还不失时机把防线往东推进复土三四十里。

    果然是官字两张口,上说有理,下说也有理,关键是被说之人是不是有“礼”?很明显东平侯这几个月礼数周到,太多言官愿意妥协。

    崇祯皇帝在第一时间召见金忠邦细细询问了祖大寿投降的始末,为了表彰对大明忠心耿耿的金家,皇帝给予金国凤都督同知虚衘荣退,让金忠邦接替父亲的官职成为锦州参将。

    如今辽西局势恶化,建奴兵马进驻锦州、松山、杏山诸城,“红旗军”成为了抵抗后金军入侵的中流砥柱。

    宁前兵备道孔闻诗和辽东经略都上奏朝廷请求增加兵力增加辽饷,防止后金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红旗军”守稳辽西尚且兵力不足,此时怎么能够调入关内远赴河南、山陕打流寇?

    皇帝留中了高第、孔闻诗请求增兵、增加粮饷的奏疏,反而从辽饷中抠出八十万两银子用于内地剿寇。

    崇祯的想法也有道理,毕竟祖大寿投降了,辽西少了四五万明军,拿出一半原本供给锦州方面的辽饷理所当然。

    可是朝廷亏欠兵丁们的粮饷太多,剿寇的明军由于缺粮少饷不断哗变终于出了大事。

    四川总兵官邓玘守卫樊城防止流寇突破汉江天险,按理说这个任务对于邓玘这样的百战老将不值一提。

    可是偏偏就在这时出大事了,邓玘的川军五六千已经在山陕、河南打了两年有余,人心思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