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权衡再三-《明末汉之魂》
第(2/3)页
兵马的调度、钱粮的支配他们无权干涉,胆敢如同文官武将那样贪墨,尚方宝剑一样会先斩后奏。
崇祯没想到黄汉会当着他的面如此说话,心里真不痛快。
可是小三百人都在看他的态度,崇祯被黄汉的言辞绑架了,只得叮嘱郑之惠、杜勋、方竟成、王之心等等用心做事不可丢了天家的脸面。
黄汉处理太监干政很简单,允许他们打小报告,不许他们接触钱粮更加不给他们兵权,犯事者直接杀头,愿意效力者欢迎,保证他们会立下功劳。
锦衣卫、东厂其实一直在被旗卫渗透,两个百总锦衣卫中就有十几个是旗卫。
锦衣卫跟“红旗军”的关系好得很,这两个百总人马是由李若琏、娄允、张超几个亲自选拔,百户官、总旗官都是曾经参加过辽南战役的旧人。
估摸着真的到了征虏大将军跟监军太监图穷匕见之时,锦衣卫绝大多数会站在黄汉这一边。
况且七个监军大太监基本上都跟黄汉有些交往,成全和方竟成约等于得到黄汉的提携才有今天。
今天征虏大将军当着皇帝的面约法三章,恐怕没人敢没事儿找茬。
黄汉当面奏请天子,明确磨刀不误砍柴工,他上任之初不会立刻发动攻击,而是要淘汰老弱之兵,大量征召年轻力壮的良家子从军。
必须做到敢战之兵达到十五万以上之时,抛去需要驻防蓟镇长城、宁远、金州防线的基本兵力,才能够调动八万左右人马主动攻击锦州、复州或者朝鲜。
大举进攻需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才能够伤亡最小化,战果最大化,因此何时出击?攻打何处?届时都不会请旨。
很明显黄汉这是要把自主权要足,但是理由冠冕堂皇,皇帝没有理由拒绝,只得表示同意,也同意“红旗军”在京畿之地招募良家子从军。
皇帝没有跟黄汉扯兵额之事,默许他招兵买马多多益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