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还是继续留在南京生活吧,这里才是你的主场!” “至于你的俩妹妹,就交给我吧,你就别操心了。” “这样的话,说不定你还能多活几年,甚至有个自己的孩子也说不定。” 喃喃自语的说完这几句后,曹志强就直接上床睡觉,不再想这件事了。 第二天一早,陈家邦夫妇又跟酒醒的乔祖望一家见了面。 一起在酒店吃了顿早餐后,一群人就离开酒店,送乔祖望回了乔家。 之后,大家兵分两路,各自行动。 陈家邦夫妇呢,跟乔祖望一起去办理各自收养手续,主要就是去街道开证明什么的。 这个事情没什么难的,毕竟双方都是心甘情愿,而且陈家邦夫妻也完全符合收养条件,所以只需要走个过场就行。 至于乔一成、乔二强以及曹丽丽跟乔四美,则带上了他们的表哥齐唯民,还有小弟乔七七,与曹志强一起,在南京城到处逛吃逛吃。 说白了,就是吃喝玩乐。 这个时期的南京城呢,虽然还没搞各种大建,但要说风景名胜呢,曹志强感觉其实是强过京城的。 此时的京城虽然是首都,但要说居住体验,现在是绝对比不过南京的。 不说别的,就说京城三四月份总会来的沙尘暴,就让人相当不舒服。 而且京城因为有大量重工业,又没大规模治污,此时的空气质量也不好,天空很少有湛蓝色的蓝天。 倒是南京这里,因为气候、维度、地形等多种因素,加上重工业远不如京城,所以蓝天白云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四月底的南京,相当舒服。 此时还不是旅游旺季,而且此时的国人也没太多旅游观念,所以曹志强带着一群孩子去一些风景名胜旅游,那是相当惬意,根本没有什么人挤人的情况。 这要搁在后世,你放假期间去南京的风景名胜旅游,估计只能看到一个个的人头。 什么夫子庙、雨花台,玄武湖,都在曹志强的游览名单里。 不过,等去了那些旅游景点后才发现,乔一成也好,曹丽丽也罢,这些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居然比他还不了解当地的风景名胜,甚至很多地方都是第一次来。 这不是说他们不知道那些风景名胜,而是对乔一成这些孩子来说,这些旅游景点根本不吸引人,他们也不喜欢大老远的来看一堆什么破城墙啊之类的东西。 相比看风景名胜,这些孩子更喜欢品尝各种美食。 比如糯米糖藕粥、鸭血粉丝汤、蒸儿糕、豆腐涝、牛肉锅贴、金陵汤包等等。 对于这些当地小吃,才是最受这些孩子们欢迎的。 当然,此时的曹志强也不仅仅是品尝这些小吃,一些当地的大菜硬菜,也就是所谓的金陵菜,也是大快朵颐了一番。 像什么雨花凤尾虾、蛋烧卖、美人肝、松鼠鳜鱼、金钱鱼肚、炖生敲、双味葫芦鸭、少帅坛子肉等等等等,都来了一遍。 别说,这时期的大厨做出来的这些菜,至少原材料是真正的原生态,全都不是养殖的。 至于味道嘛,只能说不错,感觉不如前世吃过的好吃。 仔细一想也是,前世曹志强生活的时期,大部分都是二十一世纪。 那个时候的国内,各种食材的品种早就改变了,而且各种调味料的进化也相当明显。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后世的整体鲜味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所以说,同样一道菜,二十一世纪跟八十年代相比,哪怕做法都一样,厨师水平都一样,可因为食材不同,调味料不同,差距依旧会相当巨大。 由此看来,单纯说味道的话,厨师的水平未必是主要因素,关键还在于食材本身以及调味料。 就好比曹志强,他的刀工已经是绝顶了,可以把豆腐切成花,把土豆切成蝉翼,可那又如何? 因为缺乏对味道搭配之类的经验,他做出来的菜,依旧不如真正的大厨,甚至何雨柱也比不过。 另外,来了南京之后,他发现厉害的大厨到处是,何雨柱的做菜技能也不是最顶级的。 起码论做鱼,南京的几个大师傅就比何雨柱强。 总之,在南京呆了足足三天后,曹志强一行才跟乔祖望一家分别,然后带上曹丽丽跟乔四美,重新回了京城。 是的,此时的乔四美已经正式被陈家邦收养,是妥妥的陈家养女了。 回京城后,他们只需要再去登个记,走个手续,乔四美就可以落户陈家邦的户口上了。 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乔四美就可以用京城人的身份,堂堂正正的在京城上学了。 真是不容易啊! 7017k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