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邱梅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于先生,上次也和您说了,我们那边想要办一个养鸡场,现在缺少一个懂技术的人,虽然咱们只有一面之缘,但能看出来您在这方面绝对是专家,愿不愿意来咱们厂工作。” 于洪志冷嗤一声,“你们厂多少人?” 邱梅卡顿一下,硬着头皮道:“七个。” 其实单论职工只有五个,但算上袁秀秀和自己,可不就七个人吗? 即便多出来了两个人,听在于洪志耳朵里也像笑话似的。 “县养殖场有将近一百名职工,我吃饱了撑的去你们那?”于洪志又问,“工资每个月多少?” 邱梅如实说,“普通职工十块钱一个月,您要是过来,我可以给您二十块钱。” 于洪志冷着脸,“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是三十六块。” 虽然在厂子里的生活的确不如意,但于洪志毕竟工作年限长,在排资论辈按照年限算工资的厂里给到职工的顶格工资。 县城工人基本最高的工资也就是这个数了,后面不升领导是加不上去的。 因而也一直有“36元万岁”的说法。 这个数字邱梅是给不了的。 毕竟养殖场才刚刚开起来,远没有那些大厂子的财大气粗。 再者说了,加工厂毕竟是邱梅自己的厂,给膳大娘的钱虽然多,也是邱梅能做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