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卿这边,所取得的成效,还是够大的嘛。” 接连看过几封奏疏,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受灾的那些府县,都先后募集不少的赈灾吏员,这给官府赈灾,减轻不少压力。 这一点,反倒是卢卿落了下风。 对了,王伴伴,先前内厂这边,派人去找的人,都找到了没有?” 说着,崇祯皇帝想起一件事情,看向王承恩就询问起来。 身为一国之君,要处理的政务很多,要谋划的事情诸多。 崇祯皇帝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某件事情上。 “皇爷,都找到了。”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几人,皆已护送到大名府,并交于卢巡抚调教。 皇爷先前所讲之言,是奴婢在内厂所选可靠之辈,陈述于卢巡抚的,期间没有出现任何差池。” “嗯,朕知道了。” 崇祯皇帝点头应道,随后将手里的奏疏放下,想了想,伸手对王承恩说道:“以后两地赈灾行署,再呈递奏疏的话,要第一时间呈上来。” “喏!” 王承恩当即应道。 身处这等混乱秩序下,想要改变一些走势,叫大明不那般继续堕落,就必须要去做些什么。 培养人才,是崇祯皇帝明确的谋划部署。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方以智,陈子龙,夏允彝这些人也好。 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这些人也罢。 都算是被崇祯皇帝聚拢到一起了。 直隶和山东两地,所筹建的地方性赈灾行署,就像是一座淬钢的高炉,在一次次的赈灾之中,包括预防灾害降临,要做的诸多基础建设,就是锻打磨砺他们的过程,谁能承受住这些,真正能有所改变,那崇祯皇帝就会将他们简拔起来,哪怕这个过程会慢一些,但所处的位置,绝对是位卑权重,且极其重要的存在。 “该做的事情,朕都做了。” 崇祯皇帝轻呼一声,澹笑道:“机会摆到他们面前了,是否真的想晋升上来,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