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黑山革新(二)思想工作-《春秋最强野心家》


    第(2/3)页

    门客可以看作是权贵家里豢养的帮闲或办事之人,他们通过依附某个主子,将自身“工具化”,达成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

    计察从前掌管民事,之后负责辎重,所以豢养了两个懂些计算之道的门客帮助他料理公务,核对账本,叫做“小计”。也因二人懂些文墨之道,所以也能时常给他出出主意。

    二人的待遇要比奴仆们好上许多,不仅不用干杂务,每月还领着固定的薪俸,可以养家糊口。又因为一直在计察府中服务,掌握着一定的权利,所以地位还比一般的步徙和平民要略高些,可视作介于“士”和“平民”之间,相当于“游士”(虽然并无这个阶级)。

    此时各国间的战争兼并愈发剧烈,不少国家社稷覆灭,民众流离。国内的公族、士族们一下子失去了原来高高在上的地位、失去了土地,成为了平民或者奴隶,这就为门客这个群体的壮大提供了来源,他们成了“文化游民”。

    门客在列国贵人间奔走,选取门庭投靠,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之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观。朝秦暮楚也不以为耻,奉行“良禽择木而栖”,“合则留,不合则去”的观点,倒是有点像后世打工人的前身。

    直到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四海归一之后,门客别无选择,就只能争相讨好一个主子了。没有了选择自由的门客,便再也矜持不起了来,争相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开始了内卷之路。

    两名门客闻听了计察转述的于正之言,心中皆暗暗惊讶,这是要一改“周室的分封之美”,建立一套自己的军功授田制度,于正大夫似乎潜藏着不小的野心啊。

    三人就此讨论了半天,最后,两名门客倒是一人给出了一个意见,提供给计察参考。

    一人说:“有一必有二,恩主如今掌管军中辎重,平常也有交好的兵卒,不如先花些工夫和代价突破一人,再让他领头,给众人起典范作用。”

    计察听了连连点头,先从交好之人下手,确实是最可行的方法,只是这是先易后难之策,越到后面越难说动。

    另一人则道:“众人心中想着上,结果只得中,自然会心生不满。反之,若是他们以为只有下,结果能得中,自然会心中欢喜。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中,但是因为预期不一样,对待结果的心态便也会不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让这些新晋士人们以为自己只有下可得,那么他们之后自然会满意主君的赏赐了。”

    这计倒是更高明些,前期压低大家的预期,最后得到的东西只要能超过预期,众人的心里就能够满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