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不敢认了-《那年1981》
第(1/3)页
海东开发,大仓自己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斥巨资拿了一大块地,要在沪海成立自己的物流总部,工贸公司,以及半导体研发基地。
富贵两口子跟着大仓和小姑等人来到海东。
当他们两口子看到一个项目从申请、审批、拿地,到开工建设,原来旷日持久十分复杂的程序,在海东却是以令人无法想象的效率迅速进入开工建设。
看到开发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开工的场面。
两口子情不自禁热血沸腾了。
他俩干了这么多年建筑,他们早已习惯于在脑海中,把一块块荒草丛生的空地想象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他们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地方就是一个崭新的繁华都市。
而这个过程,肯定是他们这些建筑工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这么大的地域,源源不断开工上马的项目,还愁没有活干吗?
此情此景之下,富贵两口子还有什么可说。
当然是立马下定决心,集结精干力量,先期来沪海发展。
等到把市里的工程全部干完,就结束市里的业务,一心一意来沪海发展。
当然,他们也不是不知道,从熟悉的地方突然来到陌生的大城市,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
可是创业嘛,就是必须要克服千难万险才能最终成功的。
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来到沪海以后,再也不会有老家那样便宜的劳动力了。
即使自己的人马全部是从老家带来的,工资水平也必须要大幅度提高,也就是人力成本要大幅度提高。
可是,这就像你从一辆驴车换成一辆马车一样。
虽然一匹马比一头驴吃得多,还得加料,饲养成本增加。
但是,马车带来的效益,其实小小驴车能够比得上的。
同样的问题,对于小姑梁秀香来说,也是一样。
对于她这些年培养起来的技术骨干,她不但要大幅度提高薪资,还要承诺在将来解决骨干们的住房,以及家属的安置,还有孩子上学问题。
其他一般工人,愿意跟着去的,表示欢迎。
不愿离家的,可以留在县城的老厂。
不过厂子的主要业务和技术骨干都去沪海了,老厂也就只能保留一部分粗加工、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
发展前景一般,薪资水平在未来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对于这些技术不高,没有什么进取心,温饱足矣的工人来说,只要不失业,这已经很好了。
偌大的一个厂子要搬去南方,肯定要有方方面面,这样那样的困难。
好在有一个便利条件,那就是运输的问题不用犯愁。
大侄子的手里什么样的车辆都有,可以优先随时调配。
这些日子,大仓忙里偷闲,就帮助小姑筹备厂子的搬迁事宜。
海东那边,富贵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开工了。
这天,梁进仓刚回到车队,石国良就把他叫住了:“仓弟,有个人找你,来好几趟了,你见不见?”
梁进仓有些奇怪地问:“谁找我?什么叫见不见,要是找我有事,让他过来就是。”
石国良自从当上车队一把手,也不是他官大自奸,而是因为压在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让本来就像个猛张飞的老石更加不苟言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