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大姑的心思-《那年1981》


    第(2/3)页

    到了那里会有更多的挣钱机会。

    可是这几年,形势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以前关东的重工业多,但是这几年,好多重工业都不大景气。

    转型也不是很成功。

    种地方面,跟关里比,也没有以前那么明显的优势。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记得以前有的关里人说过一句笑话:“关东遍地都是钱,咱们只要扛个耙子去满地划拉就行了。”

    虽然这话很夸张,但也反应了以前关里跟关东的经济差距。

    但是这几年,经济差距渐渐拉平。

    而且关里渐渐还有超越关东的迹象。

    这种情况之下,闯关东现象几乎绝迹。

    除非那些犯了事的或者有什么问题的人,才跑去关东避难。

    关里的人不再闯关东了,渐渐开始有原籍关里的关东人,又开始回迁。

    大姑就是看到以前自己的老乡,有的已经回了老家,她也开始有了这样的心思。

    想回来的原因,首先就是她家的经济情况,这些年不大好。

    以前的时候很好,大姑父在林场上班,工资挺高。

    后来林场建了一个胶合板厂,大姑父在厂里当技术员。

    再以后,大姑父就从林场辞职,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不少钱,也去贷了款。

    自己办了一个胶合板厂。

    一开始干得挺好,也挺挣钱。

    可是后来因为出了几次事故,包括厂里有工人触电,还有锅炉爆炸什么的。

    胶合板厂赔了。

    厂子黄了以后,大姑父父子几个又改行干了餐饮。

    反正这几年干了好几个行业,都没挣到钱。

    反而欠下一屁股债。

    日子不好过了,就想各种出路。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大姑想到的就是全家迁回自己的老家去。

    因为她见有的老乡回了老家,书信往来之中得知,老乡回去之后干得挺好。

    而且她也从娘家人那里知道,老家这几年经济越来越好。

    首先是整体发展,比关东强了。

    尤其是自己家的兄弟姐妹,都发展得不错。

    据说大仓搞运输,自己都开上轿车了。

    老二秉义虽然还是干皮匠,但不再给人修鞋,而是给汽车修鞋。

    在县城开了一个轮胎门市,生意实在是太红火了。

    现在全家都搬到县城去住了。

    老三秉礼办了养鸡场,建了冷库,有好几百人在他手底下干活呢。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三妹秀香现在干着机械厂,生意也是干得很大。

    这让大姑更是坚定了回老家的决心。

    所以她这次趁着二仓结婚回来,主要就是探路。

    看看老家的经济情况,考察一下现在有什么好的项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