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我只管输钱,太上皇负责高兴-《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第(1/3)页

    长孙此话一出,顿时就给事情定了性质。

    当然了,虽然有人喷他,但造反之后没有杀先先王,李二可是独一位。

    李渊可是享尽荣华富贵后寿终正寝的。

    而杨广就不一样了,身为隋文帝杨坚的次子。

    早年故意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骗得老爸欢心,再加上有意陷害大哥杨勇,导致父亲废了太子,立杨广为太子。

    其后,杨坚病重,杨广先杀害父亲即位,又杀害了哥哥和另一个弟弟。

    最后将父亲传给他的江山也丢了,并被反叛的部下杀死。

    有这个反面典型,李二这点事情也不算什么严重的问题。

    虽然私底下有人说李二逼父亲李渊退位。

    但如果对李渊的性格进行更多了解的话,会发现这更像是他本人的审时度势后的选择。

    外有强敌、内部不稳,为了避免自家政权面临不可预知的动荡。

    舍身饲虎,只是宗教传说;溺爱子女,更会害人害己。

    如果一个皇帝对家人无条件放纵,对那些毫无血缘关系的广大老百姓却极尽横征暴敛、肆意摧残之能事,对外处处被动挨打、以至于生灵涂炭,这种皇帝是明君吗?

    反之,一位帝王在家族内部斗争中手段狠辣,夺权后对宗亲严格要求、毫不法外徇私;对于朝廷内外官员、普通军民却以制度妥善管理、极尽安抚,实现国泰民安;对外主动出击,将强敌消灭在萌芽之中,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皇帝值不值得受后世爱戴?

    对待家人,慈爱、孝顺也许就足够了;治国则复杂得多,起码需要胸怀天下的格局、海纳百川的气魄、知人善任的水平、雷厉风行的手段、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更重要的:压抑个人喜好,将百姓、天下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能够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所贡献的话,那就更难得了。

    显然,前一种比较容易,后一类则难上加难。

    因此,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对家人慈爱的帝王比比皆是,能够创造盛世的则相对珍稀。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李二之所以能被后世奉为明君的象征,正是由于他具备了杰出帝王所需的一切素质。

    身为帝王,却能用制度约束皇权。

    大一统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本质上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帝王对国家权力的绝对垄断。

    但前几天李跃还在朝会上见到魏征好几次弄的李二下不来台也都没啥事情。
    第(1/3)页